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8月, 2024 起發佈的文章

支持本網站

支持本網站

你的支持是本網站繼續下去的動力! 你可掃描以下QR Code 或點擊: Paypal 或 Buy me a coffee 支持本站。 所有捐助均在 Paypal 及 Buy me a coffee 平台進行,保安及個人資料受到保護,平台均支援大部份信用卡及不同貨幣。 感謝你們的支持!🙏🏻

Music Broadcast : Bonus Track 的意義

當實體唱片仍流行,很多時翻看唱片封套背後的曲單中會寫著Bonus Track ,一般會放在唱片最後。 今天上載范曉萱《絕世名伶》唱片時看到Bonus Track 時令我不禁疑問 Bonus Track 其實是甚麼,是不是Bonus 對聽眾來說基本上沒有分別。當唱片放入播放器中,正常由頭播到尾,若不是細看唱片的歌單,你不會知道哪一首是 Bonus Track。就算知道了,反而會問為甚麼這幾首歌是Bonus Track?到底有甚麼特別?可惜唱片中沒有提供答案。 所以我想「 Bonus Track」的標示其實是不是給聽眾的,還是是給製作人員,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為何 Bonus Track 是 Bonus Track。Bonus Track 對我看來說反而產生了更多沒有答案的疑問。 不過 Bonus Track 在黑膠中是有意思的,因為黑膠盛載容量有限,很多時為了填滿唱片,於是加入 Bonus Track。另外,一張remaster 及重新推出的唱片,會加入原有唱片沒有的歌,吸引聽眾購重複的唱片。在這個情況下, Bonus Track 有marketing 的意義。 但范曉萱《絕世名伶》的唱片,既不是重製大碟,又不是黑膠,不過《絕世名伶》是仿黑膠唱片設計,難道因為模仿黑膠所以有 Bonus Track?  -------------  Music Broadcast 逢星期五更新,談談那些年我聽過的音樂,或許亦勾起你的某些回憶,歡迎 Follow 我的Blog 及  YouTube channel 。

再談濕疹,新觀點

這裡的長期讀者必定知道我經常分享有關濕疹的文章,甚至有 濕疹的專頁 。對於濕疹或皮膚敏感的話題的確是無窮無盡,原因是到目前為止仍未有根治濕疹或皮膚過敏的方法,相反受濕疹困擾的人卻越來越多。 最常聽到濕疹與免疫系統有關,但我們對自己的免疫系統又有甚麼可以做呢?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天生或DNA的問題,所以無法解決,亦沒有甚麼大改變可做。 不過最近看了一本關於營養的書:《Science of Nutrition》,給我一個最未接觸及嘗試的領域。腸道健康是近年發展迅速的題目,多得科技的發展,人類更加了解消化系統的角色並發現它比我們想像中重要,甚至被喻為第二個大腦。 被稱為第二個大腦皆因科學家發現大腦及消化系統之間有一條專屬的溝通網路,很多大腦的訊息及指令,是由消化系統直達大腦。科學家發現消化系統不只掌管消化那麼簡單,約70% 的免疫細胞居住在我們的腸道中,腸道的生態與我們的免疫系統及精神健康息息相關。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消化系統的認知仍是冰山一角,相信進展會非常迅速,絕對是需要緊貼的題目。 腸道益生菌與濕疹 相信大家都聽過益生菌 Probiotics (Microbiome),科學家發現敏感與腸道中的Microbiome 數量和種類有莫大的關連。很多敏感及炎症是因為腸壁太薄及破損,令腸道的物質進入身體其他位置導致發炎及過敏的狀況,所以關鍵在於鞏固腸壁,建立穩固的圍牆。 研究指出不同益生菌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某些菌會令人有飽肚的感覺,一些癡肥人士因為身體內缺乏了某種細菌導致他們經常感到肚餓,縱然試過不同的減肥方法終告失敗甚至比原本更肥。 最緊要是多樣性 科學家指出重點是生物多樣性,而不是集中於某種益生菌,因為菌種之間會互相競爭霸地盤,所以我們不能助長一菌獨大,令其他菌失去生存空間。如上提及,不同菌有不同功能,但目前科學家同益生菌種類的認知仍非常有限,因為很多品種一旦離開腸道便死亡,要研究他們有一定的難度。第二是現代的飲食習慣已被產品工業化,有大量的 processed food ,很多以前 (例如石器時代或19世紀前)在我們祖先身上存在的益生菌,在現今已經消失,所以你會發現市面的益生菌保健產品來來去去都是某幾個菌種,而我們不應只攝取某幾種益生菌令生態失衡,因此食Probiotic Supplement 要好小心。 天然攝取益生菌 發酵食物如泡菜、納豆、麵豉、芝士等都含有益生菌,已有...

免費秘技!1 招看 YouTube 沒有廣告

前幾篇文章分享過試用兩個月 YouTube Premium 的感受 ,剛剛試用完結了,回到要看廣告的地獄。頭一兩天真的很不慣,天啊,為什麼那麼多廣告,真的有點想回去 Premium 了。 極巧合,今天看了一條 YouTube 片教如何不用看廣告,而且沒有風險亦不是Ad Blocker。聽了後立刻試,it works!!!!!! 方法超超超簡單,但前提你要有VPN 帳戶!  因為我一直有用 VPN ,所以這個方法對於我來說是零成本,頓時覺得 付 VPN 的費用很值得! 首先這個絕對不是廣告,而我認為這個方法真的超好,所以要分享給大家,而這個方法就是⋯⋯ 只要你 set VPN 到澳門 、Albania 及 Mongolia 便不會看到廣告,超正! 重申這不是廣告,只是剛巧我是 surfshark 的用戶,而你用我的 推介連結 申請便會有至少一個月免費的優惠。用了surfshark 差不多一年半,真的很不錯,重點是價錢低及沒有限裝置,一個價錢可以分享給家人朋友一起用。之前用了兩年 NordVPN,但NordVPN 只限 10 部裝置,而且價錢較 surfshark 貴,所以轉用了 surfshark,真心推! https://surfshark.club/friend/H5FSspPE 

Music Broadcast : Dick Lee

想起憶蓮除了會聯想到倫永亮外,還會聯想到 Dick Lee,也因為憶蓮,我很早便認識 Dick Lee 這位歌手或創作人。追索起來應該是 1991 年憶蓮的《意亂情迷演唱會》中 Dick Lee 的演出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最深刻是Dick Lee 與憶蓮合唱《情人的眼淚》及在《心野夜》中 Rap的演出。 他的風格與形象在當時香港樂壇及華人歌手中絕無僅有,唱歌亦非常有魅力和有感情,令人耳目一新取得注目。 來自星加坡的 Dick Lee 出道愈半世紀,給人陰柔及時尚的形象,是八、九十年代的另類。雖然Dick Lee 在香港幕前最終沒有得到廣大的關注及為人熟識,或多或少他不是主流的類型。在幕後,他創作了很多首膾灸人口的作品,包括張國榮的《追》、 張學友的《愛是永恆》及 我非常喜愛的《沒結果》和 關淑怡的《逝去的傳奇》等。 如今回看 90 年代的 Dick Lee 才懂得欣賞他當時是走得那麼前、時尚及具藝術氣息,是極具才華的音樂家,當年香港人都走寶了。   -------------  Music Broadcast   逢星期五更新,談談那些年我聽過的音樂,或許亦勾起你的某些回憶,歡迎 Follow 我的Blog 及  YouTube channel 。

說真話的自責

近日被親戚的小孩弄得非常困擾,原因是他們異常地沒家教。事源由他們今年初在我家住了十天,上一次住了 3 天,大家都過得很高興,結果今次趁假期就住久一點。 小孩一個十一歲,一個七歲都是男生。他們是我遇過人生中最無禮貌最無家教的小孩,例如不會叫人,不會說謝謝;吃飯後座位桌面地上佈滿食物碎屑、狠吞虎嚥、沒首尾等等。基本上小時候父母教我不要做的都出現在他們身上。重點是你糾正他,第二天好像失憶一樣無限輪迴。去到第八天我已經有點失控,恨不得他們快點離開,當他們離去後簡直如釋重負。 8 個月後,他們一家到我家吃飯,短短一小時,年初的事一湧而來,他們不但沒有改善,而且變本加厲,小孩不會叫人不特止,就連我的名字也想了好久😭,我們明明一個月前才見過面,小朋友的記性不是很好嗎? 今次短短的相聚困擾了我一星期,因為我很憤怒。憤怒是親戚們為何沒有好好教導小孩;憤怒是何以讓孩子如野人一樣惹人討厭。上一次見事態嚴重已跟父母說了我認為不對的地方,希望他們趁孩子尚小還能管教,不過他們好像沒有認同嚴重性,甚至說他們鄰居的小孩比他們更甚。 若有人跟我說同一番話,我會感到很丟臉及無地自容,不能接受我家的小孩會惹人討厭(這是很難發生的事)!事實當然沒有這樣,今次我的憤怒無法宣洩之餘,甚至不斷懷疑自己的情緒及看法。 質疑1: 人家的小孩,怎教是他們的事,關你甚麼事? 就是關我事,因為他們影響到我,而且我認為是不對,父母是我的親人,我不是有責任告訴他們嗎?當然我也有我的界線,對我來說也很難說出口,但為了孩子的福祉,硬著頭皮也要說,不過只會說一次。 經歷了最近的事後,解決方法是唯有不要接觸他們的孩子(雖然我認為這是很反智的做法),但我想不到其他辦法,否則難苦的是自己。 質疑2: 我應否把我的觀察及不滿說出來? 小孩的題目很敏感,特別是說人家孩子的不是,可引起軒然大波及埋下心病。但明明是說真話,是出於好意,膽怯內疚的為何是自己?當刻我發現原來說真話原來真的不易,是需要很多考量和勇氣。回想還是小孩時反而沒有那麼複雜,直接很多。

Music Broadcast : 劇場版

回顧 8、9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樂,不得不提「劇場版」,當中最為人熟悉一定是那條濕滑的司機及粗心大意的公路 (笑)。 所謂劇情版亦可說成歌曲中加入聲音演繹,很多時劇場版是廣播劇或電視劇的延伸。一首出色的劇場版能將一首歌變得立體有意境,讓歌詞如電影般呈現在聽眾的腦海並置身其中。 要數劇場版經典之作一定是俞 琤獨白,曾路得主唱的《天各一方》及 鄭丹瑞獨白張麗瑾主唱的 《留給最愛的說話》。 出色的劇本和演繹除畫龍點睛外更可將歌曲起死回生,就如鄭伊健的 《感覺我遇見》,若不是有劇場版的加持,平平無奇的歌曲,多得 編劇陳慶嘉和 林珊珊的出色演繹,完全將作品昇華,數十年後再聽或無論何時再聽,畫面依舊清晰且同樣令人會心微笑。 較近年出色的劇場版還有憶蓮與張國榮演繹的《赤裸的秘密》,更因為哥哥的離開,每次聽到他的獨白,他就好像在身傍對我說話一樣。加上劇情內容,每次聽起來都特別揪心。 劇場版令人清晰記下的不單是歌聲,而是演繹的故事,並令歌曲成為經典。原來一把動人的聲線有這麼強大的力量,這令我想起當年商業二台的 DJ 郭靜。雖然她離開電台多年,我依然會想起她,記掛著她的聲音和語調。她總是給人一種很舒服,溫暖的感覺,有點像憶蓮的歌曲。 當年她主持星期一至五的黃昏節目「不一樣的黃昏」,她的聲音做黃昏節目簡直是最佳配搭。節目雖然以播歌為主,歌與歌之間夾雜一兩句時令人安慰,時發人心省的說話,每次聽完節目,內心總是滿滿的,如喝了一碗暖呼呼的心靈雞湯。雖然電台節目沒有畫面,但每次回想,都會看到一道溫暖的金光,是黃昏的氣息。   -------------  Music Broadcast   逢星期五更新,談談那些年我聽過的音樂,或許亦勾起你的某些回憶,歡迎 Follow 我的Blog 及  YouTube channel 。

最近讀甚麼 : 《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Viktor Frankl

最近一連看了兩本關於人生意義的書:一本是  The Middle Passage: From Misery to Meaning in Mid-Life (Studies in Jungian Psychology by Jungian Analysts) by James Hollis ,90年代出版,最近出了中文譯本; 另一本是今次要說的 Viktor Frankl  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The classic tribute to hope from the Holocaust (中文版:《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 我高中時讀了兩年心理學,大學時主修心理學。一心以為畢業後會從事心理學的工作,經歷三年的大學後發現心理學無稜兩可,自話自說,很多學說不能說服自己,又如何用它去幫人。畢業後,以為不再跟心理學扯上甚麼關係,但偏偏看的都是和心靈及心理學的書,仿佛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心理學。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The classic tribute to hope from the Holocaust 的 作者Viktor Frankl 是一位心理學家、精神科及腦神經醫生,也是二戰 Auschwitz 集中營的生環者。Viktor Frank 為人所認知的除了是二戰集中營生環者外,他在心理學界亦鼎鼎有名,因為他發明了 logotherapy 。Logo 在希臘文中解作 「意義」,logotherapy 即是找尋人生意義的治療。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在 二戰結束後, 1946年出版。它與其他集中營回憶錄不同之處是作者刻意沒有太多描寫集中營的艱苦經歷,因為他認為別人的回憶錄已經詳細記錄過。相反,他以集中營這種困苦的環境作背景,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人生的意義。 在集中營中,大家都被「洗點」,原有的地位、權力、名譽都被洗去,就連名字亦換成一組號碼,大家都變得平等,變得一樣。作者強調縱使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依然會有願意幫助囚犯的SS,亦會有欺壓同僚的囚犯。雖然大家都被奪去人生的自由,但精神自由(Spiritual Freedom) 是無法被人奪去,我們仍可自由地選擇或決定自己成為怎樣的人。 在這極端的環境下,如何仍有人生的意義呢?...

Music Broadcast: 八、九十年代Remix ,改編歌瘋朝

過去一個月不停整理舊唱片,讓我再次發現了一個香港樂壇8、90 年代的現象。那個年代的唱片很喜歡把同一首歌製作很多不同的remix版本,同時很喜歡將同一首歌配上國語及廣東詞,一曲兩用。 我非常討厭這樣的做法,好像被騙了,同時亦有湊歌之嫌; 縱然有眾多的混音版本,最終仍是原版最好聽。有時還會出一隻全混音大碟,例如郭富城的《浪漫鐵幕動感新誘惑》專輯,同一首歌有兩個不同的混音版本,重點是兩個版本都差不多。當時誤打誤撞被唱片的設計吸引了,而且還是限量版,結果聽了一次後便不想再聽了。這個現象踏入千禧年後便消失,同時香港歌手亦很少出全國語的專輯。 另一個現象就是改編歌,有很多好聽的及非常流行的歌都是改編歌,一般來自英文或日本歌。我發現很多喜歡的歌都是英文歌改編,也因為改編歌令我認識了很多外國的歌手,如葉德嫻的 《輕輕嘆》(Dr. Hook - Sexy Eyes) 、《不再分離》( Patti Austin - Say you love me) 及《好東西》(Sade- Hang on to your love),更令我喜歡了英國歌手 Sade,可惜當我發現時她已經歸隱了。 當年商業電台叱咤 903為了鼓勵本地創作,推動了只播香港創作的運動,當時引起很大的迴響,同時亦有很大的反對聲音。的確,這場運動喚醒了聽眾及業界對本地創作的重視,改編歌曲的數目銳減,本地創作的音樂慢慢茁壯成長。多年過後,可見叱咤 903當年的前瞻性及對本地樂壇及創做孕育新人的發展有長遠及偉大的貢獻。   -------------  Music Broadcast   逢星期五更新,談談那些年我聽過的音樂,或許亦勾起你的某些回憶,歡迎 Follow 我的Blog 及  YouTube channel 。

The last resort : The Sarco - 無需藥物及協助的安樂死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世界是在盲目求生的意志下形成,生存只是遵從自然界的法則而已。這種盲目的意志而產生的紛爭痛苦永遠都會持續下去,社會全體不論怎樣變化一都不可能減輕個人的痛苦,這種思想稱為「悲觀主義」。 >他說這種盲目的意志暫時逃離的方法就是沉浸於藝術中,為了得到徹底的逃離,就只能藉由同情他人及和他人共享痛苦,又或者由佛教解脫。 (出處:田中正人《哲學超圖解》) -------  每個人無法控制出生是肯定的,而社會灌輸給我們的觀念是死亡也無法控制,自殺不乎合道德觀,但為何人的自由權利要被第三者或社會觀念限制? 當社會開始接受人應該擁有結束個人生命的權利後,人道結束生命的方法才能得以發展,提供低痛苦的方法,取代及改善目前可怕的自殺方式如:跳樓、上吊、燒碳等。 相信有一天自殺的權利將得到更公開、更廣泛的討論和接受與發展。先不說自殺的權利,就連安樂死的權利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是合法的。 -------- 現時也有倡議 Right to Die 的組織,其中一個瑞士組織 The Last Resort 公佈,自助式安樂死膠囊 Sarco 已可在瑞士使用,使用者可自行結束生命,而且收費低廉。 The Last Resort 於2019 年在威尼斯設計節展出 Sarco 膠囊艙,這款膠囊艙採用3D 打印技術製作。透過注入液化氮 (nitrogen) 並逐步排除氧氣,氧氣會在少於一分鐘內下降至 5%,從而令使用者失去知覺至安詳離死,過程約 10 分鐘。使用者在關閉艙門前,須透過螢幕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身份確認、所在位置,以及確認鈕。 使用膠囊 費用全免  , 只須付 CH18 (約港幣165元)購買氮氣及使用者必須預先安排殯葬公司處理屍體。 要留意的是Sarco 是會重用的,單是研究Sarco 的費用已超過 650,000 歐元,而每一個Sarco 的價值約15, 000 歐元,所以不會單次使用。 Sarco 膠囊艙另一獨特之處是不使用醫物及不需第三者或醫療人員協助下進行,而且膠囊是便攜式,使用者可選擇進行地點,包括戶外如森林、海邊或家中;亦可以在家人親友家人的陪伴下進行。 Sarco 膠囊艙已正式運作,目前已有民眾預約使用,使用者需申請及符合申請條件。The Last Resort 負責人 Florian Willet 表示:「在缺氧的情況下安詳...

Music Broadcast:Elaine Liu 香港首位爵士女歌手

從小便喜歡爵士樂, 直至18、9歲時,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及遇上同樣喜歡爵士樂的朋友後,便開始找尋香港有爵士音樂演出的地方。 2000 年間香港的夜生活仍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週末蘭桂坊的繁華盡顯國際城市的盛況。當時人聲鼎沸的熱鬧場面仍記憶猶新,充滿著自由開放機會處處的氣味。當年在香港島想欣賞現場爵士樂可到中環 California Tower 的 The Jazz Bar & Cafe (大廈已重建及結業)、Fringe Club 藝穗會及後期的Blue Door (已結業),Blue Door 較本地,如二樓後座的風格。 我常去藝穗會,喜歡那裡的熱鬧輕鬆氣氛及收費相對便宜。當年週末的藝穗會每逢週末晚上必人頭湧湧,我就是從這裡認識 Elaine Liu ( 廖綺玲) 及她的爵士樂隊 Saturday Night Jazz Orchestra,每月其中一個星期六便有她們的演出。如要看演出,要先在大堂購票,印象是大約港幣180 左右,包一杯含酒精飲品;約十時左右開始,分兩節,中間有休息時間,11時半完結。 修讀藝術的Elaine 在 1999 年從美國回港,並於藝穗會舉辦了個人攝影展。因緣際會下在攝影展中認識了國際記者協會會員  Bob  Davis 及 荷蘭攝影記者 Hugh Van Es 。同樣是攝影師的Elaine ,在Bob 及 Hugh 的介紹下到 FCC(藝穗會的隔壁)與其他攝影師交流,造就她成為 FCC 會員及開展爵士演唱的旅程。 到藝穗會看Live Music 維持了好幾年,主要是看Elaine 的演出,喜歡她富感情並略帶磁性的聲線及性感具女人味的形象;又或者是當年甚至現在就沒有很多本地爵士歌手,要數就只有多年後較為人知的胡琳及鍾氏兄弟,所以沒有很多選擇,相信 Elaine Liu 亦是香港第一位有公開演出的爵士歌手,可惜未有得到廣泛的注視。 《Stay in my heart》是Elaine 於 2007 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翻唱十一首包括 《my funny valentine》的經典爵士歌曲。不經不覺又將近過了二十年沒有聽過Elaine 現場的演出,現在只能透過唱片重溫她的聲線。   -------------  Music Broadcast   逢星期五更新,談談那些年我聽過的音樂,...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我在政府一年零八個月的荒誕經歷

在政府工作一年零八個月,當中的光怪陸離,荒謬絕倫,令我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不斷挑戰我的接受能力與底線。自認忍耐力算高,但在這段時間裡,發生的不合常理與荒誕事,好像在蠶蝕和扭曲我的價值觀,讓我成為他們同類,要我相信太陽是從西方升起。 最可怕是當你和周遭的人說:「太陽不是從西方升起的」,其他人會說你錯。在政府的世界,他們好像創建了另一套思想邏輯,而這套邏輯正與世界相反。 當遇上不合情理或反智的事,你會感到驚訝,但其他人卻若無其事, 於是懷疑自己是否有問題,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相信已觸及警戒線,此地不宜久留。 當不合理的事經常發生,周遭的人習以為常。每次我表達不滿,工作多年的同事則輕描淡寫地說:「係咁㗎啦!你慢慢就會慣。」 慣?我就是不要慣? 難道為了錢就可以顛倒是非,指鹿為馬違背良心? 高薪的確難以抗拒,但除了高薪外,我看不到其他可取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僵化自大傲慢官僚,脫節離地, 這樣錢買不了我的靈魂與良知, 還有我寶貴的時間 。 在政府工作,最大感受是政府創造了另一個與現實相違的體系,那種逆施的氛圍,不斷挑戰你認為正確價值觀。政府裡的公務員似乎忘了自己是公僕,為市民服務;反之是一股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氣燄,認為自己出類拔萃,高人一等,還是一群井底蛙? 高級同事被稱為「阿 sir 、 madam 」; 某高層開會不會告訴你時間, 而是告訴你甚麼時候在會議室外等候,   情況有點像病人看醫生,一堆一堆年薪過百萬的專業人士站在會議室外等候呼召。 你的時間寶貴, 難道其他人的時間就不寶貴? 公務員的薪酬是公帑, 作為公僕, 錢應用得其所,而不是宮廷式的階級遊戲,揣摸主子的心意, 博取歡心,做事不是為社會,只是為萬人之上, 嘔心。 以下是我短短時間的所見所聞: 小強 第一天上班,走進自己的座位,地毯上是近十隻風乾的曱甴屍體。看看牆角、檯角,貼滿了過期的曱甴屋,大概知道這裡的衞生狀況。地毯上還有一個印,後來知道是當年同事打破了一樽食油留下的, 為甚麼會有食油??? 其後還會看到小強在鍵盤縫遊走, 回到公司便會敏感,臉上長出痕癢的紅斑 ........ 電話 在我身處的部門內,連電話也要分階級;一般職員用的是 90 年代的款式(雖然我...

給患有濕疹的人士- 中醫

以下是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對現在受濕疹困擾的朋友有幫助。 本人自小患有濕疹,但在中學其間自動好轉。穩定情況維持了大概 10  年。 去年夏天,額頭開始脫皮,起初以為是乾燥所致,一直以潤膚膏解決,但情況持續並趨嚴重,  後來擴至身體, 手腳, 確定為濕疹復發。 病徵: 一般: 手腳 ( 特別是關節) 出現紅疹,  痕癢甚至流血水,因此製成很多傷口。    面部: 紅、腫脹, 嚴重時發熱, 出現頭重以發燒感冒症狀。 身體乏力, 很重的感覺。 其間因效果不理想而轉了好幾個皮膚科醫生。他們一般以類固醇葯膏, 敏感葯(嚴重時需服食類固醇)。西醫一般能在快速的時間消除病 癥 ,回復正常狀態。但亦不是所有專科醫生也能達到理想效果。但換來的副作用是皮膚變薄 (即更易受感染), 抗藥性增強 (即藥份量會增大才能達到效果)。 當中一位有名的醫生, 診金加一星期藥是 HKD 1700, 但情況未有改善。 其中還是試了三個醫生,情況才得到控制。所以希望有濕疹或其他皮膚問題的朋友,雖然醫生一般都是朋友介紹, 但經本人的經驗, 效果好視乎你跟醫生夾唔夾,這絕對是一個非理性的問題。所以看你的彩數,要有心理準備要不停試驗。那時的心情是很無奈及無助,而且會有點絕望的感覺。再加上皮膚科醫生收費一點也不便宜, 真的很無奈。 經驗是西醫能很快消除病癥而且立刻令你舒服起來。但問題是很快會復發,而且會比上次嚴重。形成西醫常見的問題----治標唔治本。問題反複困擾了差不多一年了。 第一位中醫 - 其間看過一位位於灣仔的中醫。那位中醫除了皮膚,幫助女性懷孕亦很有名。外敷內服同時進行,亦要戒 蝦,蟹,菇類 。除此以外也沒有特別要戒了。效果顯著亦快,但收費不輕,一星期藥加診金 $1000。 但隨著日子,身體好像習慣了中藥,效果亦沒有起初顯著。吃了三星期後,突然又復發。從此再沒有看那位中醫了。但我仍覺得他可推介給有濕疹或其他問題的朋友。    第二位中醫- 東華醫院 由於情況反覆,經一位西醫介紹試醫院的中醫,於是去了東華醫院了。收費合理,運作有序,預約方便簡單還設有專科。 診金連藥費$ 140 。第一次開三天 藥 ,先試效果。皮膚科由一位富經驗由中國來港及一位年輕負責,相信是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畢業生分別...

閱讀有時

生有時,死有時;聚有時,散有時,原來看書也有時, 看書也說緣份 。 2009 年初次到台北旅遊,到大名鼎鼎的誠品朝聖。當時 村上春樹 新書《1Q84》正熱賣,壯觀書牆遍佈店內,湊熱鬧買了一本回家。 《1Q84》一書兩冊,每 冊約四百頁 。當年回家後,翻兩翻放回書架,從此便沒有再打開。日文 原來 有詞語 ( 「 積ん読」) 形容 那些只會買書(儲書)而不看書的人,當時我應該是這種; 屋內放滿大大小小的書,看似非常有文化修養,實情是一本書都沒看過。 很多人都說讀 村上春樹 的作品一定要有耐性,看第一 冊時,看了三分二根本不知在說什麼,兩個看似互不關係的故事互相穿插,很不容易撐到 305頁才有丁點眉目,當年就是欠缺這份耐性 。 ******* 2016 年,從收音機聽到主持人提起《動物農莊》裡的豬,就這簡單的一句使我借了 《動物農莊》來看,更愛上了這本書。就是這樣,2017 年我又看了 《1984》,同樣喜歡到不得了。 看畢 《1984》幾個月後,偶爾發現了原來 村上春樹 也很喜歡   《1984》, 亦是因為 《1984》創作了《 1Q84》,靈機一觸才喚起原來我也有 《 1Q84》。 閒置了8年的《 1Q84》安然在書架上不慌不忙地靜候我再次想起它。我從書架把它拿下,它如8 年前一樣,沒有被翻過的痕跡,不過頁頂已留下了被煙燻過的黃了。 快速把書翻一翻,發現了失蹤多年的書簽,還有一張泛黃的登機證, 證上的字已褪色,若隱若現地顯示是從台灣到香港的飛機,2010年2月2日。沒想過書內竟然藏了時間的見證,望著那 褪色的登機證一下子好像記起了當日的一切,包括溫度與空氣的味道。 意外又驚喜,或許上一次看 《 1Q84》便是那天。 ******* 早前提過我所喜歡的樂手有無形的關係彼此連繫著。當你喜歡一個樂手( 樂手1)  ,從他的歌中會發現他喜歡的歌手或歌曲(例如改編的英文曲,引起你發挖原唱歌手)。 樂手1 是通往無垠音樂領域的一扇門,跨過這扇門後,把你連繫到 樂手1 所喜歡 的歌手。因為你喜歡 樂手1  , 樂手1   喜歡的你或許也會喜歡。 我沒有在葉德嫻活躍的年代聽她的音樂,近年憑黃凱勤於演唱會唱《不再分離》而發現原唱者是 葉德嫻; 而 《不再分離》的原曲是 Patti Austin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