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5 起發佈的文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支持我的網站!

付款系統由 PayPal 提供,捐助金額及貨幣由你決定!很感謝你的支持。




The pace is going too fast

I feel difficult to keep up with the speed..........I never felt that before. I feel like I am losing track and can't keep up with what's happening in this world. There is so much to absorb, newspaper, social media, websites, radio. There is so much going on and I am exhausted. Too much to read, never keep up the speed.

《小親親》

上星期又再看了一次《小親親》,連同今次我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看。但無論看幾多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覺。今次看畢後,我決定將它加入"我最喜愛電影之列"。 記得第一次看《小親親》的時候應該就在它上畫(2000年)的時候 。在那裡看?不記得了。和誰看?不記得了。為什麼看?大抵是當時還存有丁點喜歡郭富城吧。相反第一次看其實沒有很多特別的感覺,只是淡淡然的小品愛情。這種淡淡然的感覺,相信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會明白及享受。回想當時還是中學生的我解讀這套電影很片面,可能是因為電影內用上很多爵士配樂,所以我喜歡這套戲。至於主角們的演技,沒多留意。 每次重看都會比上一次看得更多,感受更多。直到今次再看我才發現這套戲的音樂創作是趙增熹、攝影是鮑得熹、服裝指導是吳里璐,那麼多猛料之人,怪不得這套電影這麼耐「看」,只怪我15年後才發現。 相信不同年紀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年紀大了,觀察比年青時細緻得多,才能感受及明白電影內的細節,比如是一個微小的動作。所以同一套戲,可以無限翻看,就如書一樣,每次都會有新的感受,很奇妙。 今次再看《小親親》泛起了很多感觸及感覺,或多或少是加入了很多個人情意結。一方面是爵士樂,另一方面是拍攝地點, 中環。 戲中基本上大部份外景都在中環(soho)拍攝,一邊看勾起了很多當時(2000年)在中環的回憶。還記得平日的一個下午在士丹頓街的一間麵包點吃著banoffee pie, 喝咖啡,在 㞳 斜的街道上無聊地遊走著,這都可以再次在《小親親》內找到。 香港的店舖變得實在太快,縱然今天踏足士丹頓街也不能勾起什麼感覺,因為今天的士丹頓街已經面目全非,結果只能靠電影緬懷一番。 中環對於我來說實在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情意結,深得有時連自己也不明何故。不過很多事也不一定有解釋。現在不能,或許5年後會明白。 送給跟我一樣喜歡中環、喜歡爵士樂、喜歡《小親親》的你。 I wish you love

現時工作最開心是什麼?

就是上網購物後,在公司收貨的一刻! How pathetic! 今天又收貨,上星期五才於日本落單,星期一便收到,快得驚人,還要免運費,真高興! 現在還沉醉在興奮中! 一邊折開包裹,一邊不得不欣賞日本人在包裝禮物的心思及細膩。驚訝是在我折開包裝紙的時候我感受到包裝者有多用心去包這件禮物 (嚴格來說這不是禮物,這只不過是買給自己的一件東西),那一刻我感動了。 鐵可以傳熱、文字可以傳情,我從來沒有想過「用心」也可以傳遞,而媒介竟然是包裝紙。整件事我覺得好神奇,包裝一件禮物是一件很微小/瑣碎的事,但原來接收的人是完完全全感受得到,令我更珍而重之這件東西。 今年,我開始感覺到一些以前從未感受過的感覺,就好像一扇新門開啟了,如以上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