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支持我的網站!

付款系統由 PayPal 提供,捐助金額及貨幣由你決定!很感謝你的支持。




學撘電梯

沒想過撘 電梯 也有學問。我居住的屋苑有四部 電梯 ,其中一部是消防 電梯 ,速度比其餘三部快;此 電梯 獨立運作,如果你只按消防 電梯 ,其他 電梯 不會收到指令 ( 即不會停 ) 。相反,你按其餘三部 電梯 其中一部時,三部 電梯 的按鈕會同時亮起 ( 消防 電梯 的按鈕不會 ) ,但消防 電梯 亦會收到指令,根據情況接載乘客。 四部 電梯 背後是由電腦中央控制,因應情況,安排不同 電梯 到有需要樓層,為住戶提供最有效的乘 電梯 安排,縮短等候時間及疏導乘客,避免其中一部 電梯 過於擠迫。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住客是 不應該 按消防 電梯 或 同時按消防 電梯 及 其餘的 電梯 ,這樣兩部 電梯 便會到達接載發出指令的乘客,造成重複,浪費資源,亦會打亂系統計算。 有趣是在現實的情況下,大部份住戶是不會知道以上的理論及邏輯。因為我們認為 撘 電梯 是超簡單的事,不需要學。如果無人告訴你,你又怎會知道這是消防 電梯 及其背後的邏輯。結果現在的情況是,特別在上班時間,焦急的住客不知道縱使沒有按消防 電梯 ,只要按其餘的,消防 電梯 也會停。於是他們同 時按消防 電梯 及另一組的 電梯 , 電梯 層層停,但開門沒有人。結果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乘客,但時間長了;相反,另一部 電梯 非常擠迫,住低層的更無法入 電梯 。絕對有需要教育住客「如何 撘 電梯 」,簡單的教材,已經足夠。 另一例子是,我們都試過按錯樓層或遇上惡作劇,按下所有樓層,遇見這種情況一定很火滾。但現時的 電梯 已經因應上述情況作出改善,只要在按錯的樓層快速連按兩下,便可以取消。 ( 不知方法是否適用所有新 電梯 ) 大廈的管理公司從來不會告訴你這個方法,我都是看見其他住客這樣做,才驚天大發現 ( 白痴 ) 。 感覺像使用 iphone一樣 , Apple 從來不會提供說明書,很多功能都是撞 或Chok 出來或是口傳,非常不文明,很 諷刺 。 今時今日, 電梯 的運作已加入電腦運算,什至不需要按任何鍵,拍一拍咭便可以。

電影《殭屍》

暫不評論《殭屍》的情節合理與否,如果一部電影能感動觀眾,我認為已經成功。或許,沒有在八、九十年代鬼片下成長的觀眾,未能明白我的感受與共嗚。 感動是製作人的用心及透過電影所傳遞的訊息,我們都收到了 !  感動是製作人將八、九十年代殭屍及鬼片的精髓注入今次電影中,使其重生 , 讓我這群被動的觀眾再次在大銀幕上重嚐這份久遺的味道。 片中重現了很多八、九十年代鬼片或 殭屍 片 的原素,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捉鬼」。不知何故,近二十年的鬼片都放棄了「捉鬼」,上至《陰陽路》系列,下至彭氏兄弟的《見鬼》一一欠奉;但這些畫面往往只能在港產鬼片找到。 我 不 喜歡那種官能突襲 的鬼片 ,而是喜歡細節、佈局與氛圍。特別喜愛中國民間 鬼神 傳統與風俗,如回魂。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惠英紅蹲在 2442 對面吃祭品時遇上 ( 我理解為 ) 黑白無常。錢小豪與惠英紅用力閉上眼,貼著牆,抖著等待黑白無常經過。高挑的黑白無常頭頂天花徐徐在走廊半飄半行走過,配合音樂,場面令人毛骨悚然,營造出強大的張力。 電影角色的形象設計亦不錯, 在傳統的角色上加上新原素,帶有色彩的衣服放在黑白無常身上完全沒有一點突兀,反而為傳統的角色添上新鮮感。(或許他們根本不是 黑白無常,不過不重要) 另外,套在吳耀漢面上的銅錢面罩亦令我看得不寒而慄。鮑喜靜對著已仙遊的吳耀漢說話,鏡頭以銅錢面罩為中心,圍著吳耀漢拍攝,我以為 吳耀漢會突然開眼彈起,這些情節也令我看得全身繃緊。 當然,有很多地方我認為是「Over」哂。例如最後陳友從高處墮 下 ,一隻手早己經斷了,以他一身睡衣打扮,激戰過後,遍體鱗傷突然抽起煙上來, 會疑問煙從何來。 還有很多不需要的血腥場面, 最後陳友 扭動 家傳法器對付 殭屍 ,其實無必要 扭斷隻手,只要身體跟著轉便可以了。最後,略嫌電影節奏過慢。不過 綜 觀,都是一部有驚喜的作品。

與人為善

解釋: 這個「與」可以解釋為「與別人一起」的參與,也可以解釋為包括稱讚、欣賞、嘉獎與鼓勵在內的「譽」。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李純恩專欄 - <逃學>

刊登於2013年11月5日頭條日報   網上看到一個笑話:孩子逃學在外面玩,接到外婆電話:「快回家吧,我看見你的班主任在樓下,就要上來了。」孩子說:「那你快躲起來!」外婆說:「我為甚麼要躲起來?」孩子說:「因為我昨天請假的時候說你死了,今天出殯。」這時候門鈴響了,外婆打開門,班主任站在門外,見了外婆,吃驚問:「你不是……」外婆淡定回答:「是的,今天頭七,我回家看看。」班主任嚇得雙眼反白昏了過去。 逃學會用各種藉口,我以前有個同學,一逃學就說自己胃氣痛,老師也不深究,直至有一天,他很大意地告訴老師:我明天胃氣痛,不能來上課。 黃永玉先生說他讀小學的時候經常逃學,一逃學回家就告訴家裏人,老師病了。有一次「老師又病了」,他父親看看他,說我跟你回學校看看。永玉先生硬着頭皮跟在父親背後向學校走去,到了學校門口,已經聽見讀書聲從裏面傳出來。父親一聲不響,帶着兒子回家去。永玉先生心想,一頓打是逃不過了。不料回到家之後,他父親坐在椅子上,拍着大腿指着他哈哈笑:你呀,說謊不也會換換花樣!  逃學是這樣的,在當時,是大事,長大以後,就是趣事。對於人生,無傷大雅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忘了自己原來也是逃學精,早在小學六年級已經開始逃學。大抵是有樣學樣,因為有一個同學逢星期六也請病假的。 小學返下午班,沒記錯上學時間應該是12:45。星期六要返長短週,大約7:45上課。當時覺得很辛苦,因為不習慣早起,冬天時特別要命。星期六只上三堂,最後一堂是無聊活動課,每次也是看著鐘等放學,情況跟返半晝的上班族相似。 還記得當時很流行到大嶼山宿營,就是因為這樣我第一次逃學。 不用要求, 褓母自動替我請假,說我病了,其實是去了大嶼山玩。自此,大部份的長週都沒有上學,幸好那時候差不多畢業了。 上了中學後的頭幾年都沒有 逃學 。到了中四五,又再開始 。事實很不滿當時的教育制度,記得同年實施母語教學。我的學校被編為英語教學,自此老師都規定要以英文授課 (包括體育課)。我認為整個母語教學的推行是不知所謂,無野搵野做。教材本來已經是英文,為何強制老師用英文授課? 為何不賦予學校自主權,選取最適切的方式。同時亦沒有考慮到老師的會話能力。老師辛苦,學生又聽不明(大部份老師的英語也是有限公司),隨之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最後迫使某部份老師要「偷雞」

My all time favourite interview from Sotheby's - No 17

Benoit Gouez Benoit Gouez worked in Australia, California and New Zealand before becoming Chef de Cave (Cellar Master) at Moët & Chandon in 2005. He grew up in Normandy and became interested in growing grapes and making wine, only after he enrolled at Montpellier SupAgro, an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He has had a lifelong love of food, with happy childhood memories of eating blue lobsters with his grandfather who was a fisherman in Brittany. CHILDHOOD, ADOLESCENCE & EARLY PROFESSIONAL LIFE Where were you born? My roots are in Brittany (France). What was your best memory growing up? Fishing and sailing. I need the energy of the ocean. What did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ew up? Nothing precise, I liked the idea of being outside, close to nature. Where/what did you study? I graduated as an engineer in agronomy with a spe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