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夢・路》- 潘迪華

慶幸今年 1月 出席了進念舉辦的潘迪華致敬音樂會, 會後購買了潘姐姐的自傳 。 雖然還有很多書未看 , 但致敬音樂會後 ,對潘姐姐的興趣飊升,所有新書通通讓路,要 先看姐姐的自傳 。結果我 非常享受閱讀姐姐的自傳 ,獲益良多之餘亦有很多人生的啓發與勉勵, 有很多感想感覺想跟大家分享 。 在音樂會前對潘姐姐沒有了解, 基本上除了聽過她幾首歌和擁有她幾張唱片外便毫無認識 。 多得進念的演唱會及看完她的自傳後 ,尊潘姐姐了解更多並對她產生 無限的尊敬 , 難怪黃耀明說她是Role Model 。 「上海人」果然名不虛傳 ,後悔自已出生得太遲,很想見識 3-40年代的大上海 。原來我和潘姐姐一樣都覺得自己生錯年代,生錯時空。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想法,事實上根本沒有生錯這回事, 只是我們永遠著眼於「沒有」而不是「擁有」 。 最令我感動和欣賞的是潘姐姐對自己的要求、Energy、Vision和堅持 ,一邊看一邊自愧不如甚至覺得自己不知所為。 她是一個有夢、有理想、有態度的典範 。 字裡行間完住感受不到她是一位89歲的長者 ,沒有半點老套或代溝的感覺。 相反 ,她是一位先行者, 目光和活力比我或任何年青人都要遠大 。 書中提到她有一次到大學與學生交流 ,一位一年級生興高采烈地告訴大家, 他的理想是「發達」 ,要買洋樓,買賓士、養番狗。潘姐姐聽到後呆住了, 心想現在的年青人為何如此膚淺 ,甚麼都是金錢至上,相反她年青的時候會想如何服務社會、貢獻社會。 試問我又何嘗不是如潘姐姐一樣有一顆熱切的心與幹勁去服務社會,所以一直投身公共機構,服務香港。 但踏足社會後 ,我發現身邊的人都是買車買樓發達為人目標;莫說身邊的人,就連社會都是瀰漫著這種風氣。其實應該說,我認識的所有人, 沒有一個人有服 務社會的想法,全部都是如何賺錢,如何買樓。潛移默化下,久而久之,我都忘記了自己有過同樣的理想,全靠潘姐姐的書喚起我曾有的想法或是中心思想。                                                                                         潘姐姐全中, 這個年青人絕對是我這代 , 甚至大部份香港人的寫照 。現在我身邊每一個人掛在口邊的永遠只有是如何發達、中六合彩、買樓、再買多一層樓,

致敬潘迪華姐姐旅情演唱會

忘了在哪裡初次接觸潘姐姐的歌了,可能是中七的事,即2000年左右。其後瘋狂地購入她的唱片,最喜歡是《我的路》,因為這是一張爵士唱片,跟喜歡爵士樂的我一拍即合。 除了爵士樂外,非常喜歡潘姐姐的聲音,那種如酒般醇,有性格有味道有經歷的聲音,聽到她的聲音就好像聽故事一樣,感受到她豐富人生歷練與見識。 雖然間中有音準問題  ,但潘姐姐也說她不著重音準, 而是歌聲中的感覺和感情,何況她當時已經是年過七十的「中年」,還何挑剔甚麼。 從她的聲音中感到澎湃的音樂感、快樂及享受唱歌的愛。因為她熱愛音樂,就連我聽到她的歌聲也快樂了。  約2011 年買了她在文化中心的演唱會,最後卻忘了出席(這是從未有發生過的呢!),怎料再沒有下次機會了。 進念二十一面體於2019 年1月4-5 日舉辦了「致敬潘迪華姐姐旅情演唱會」,一見到廣告便買票了,因為不知道有沒有下一次。雖然是致敬演唱會,但希望見到潘姐姐一面,而且對上次的錯過仍感後悔,所以緊張起來,要把握機會。 起初以為是純演唱,不過進念加入故事元素,配合林嘉欣的讀白、照片,給大家說潘姐姐的故事,令整件事更有意義更完整。在 演唱會上一聽到樂器奏起便毛管 戙且 感動得哭起來,Live 就是有這種魔力,如英文字一樣,多麼有「生命」多麼有 Energy。 全因 致敬音樂會,才發現 我從沒有了解過她的故事,對她一無所知。聽了她的故事後更尊敬和欣賞潘姐姐,她實在太厲害了。由她離開上海到香港,廿多歲才學英文,60年代到歐美演唱,上BBC 、簽約英國的BMI 唱片公司、與 Louis Armstrong 合照等,嘩,後無來者。 還未說她把中曲填上西詞,將東方音樂帶到西方去; 還有舉辦首個中式音樂劇《白孃孃》,記緊當時是6、70年代,是一個資料不發達、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可見姐姐的才華及目光遠大。 還有還有,因為她喜愛 Big Bang,無論是唱片和演唱會都曾有 Big Band 元素,對於喜歡Jazz 的我,香港,甚至中台,除了她以外,還有誰的音樂和演唱會有 Big Band呢? 在致敬演唱會上買了潘姐姐的自傳《夢.路》,  2017 年出版。 嘩!真的大開眼界,不但能深入了解潘姐姐的過去,還可透過姐姐的文字,看到3-40年代舊上海的繁華盛世,家庭文化習俗; 再到戰後香港的經濟起飛,這一切好像讓我坐上時光機一樣,有機會親歷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