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書債還不完

買書的速度比閱讀的速度快,買回來未看的書越來越多。

保持清醒的頭腦

我讀天主教小學,每天都有早會,早會完結前會由一位同學帶領禱文。祈禱前那位同學會先說出自己的祝願。 我也曾被選為那位帶領禱文的同學,幾歲人仔,那懂什麼祝願,要為大家送上什麼祝福,都是見其他人說什麼我便加些減些,沒有個人意見可言。 當中最常聽到的祝願是祈求同學有一個清醒的頭腦,讓大家好好面對每天的挑戰及考試,這種唸口簧式的祝願就連祝願者其實都未明其意思。 數十年後的今天,特別看了幾本有關 Meditation 的書後,當中常提的重點就是保持覺知,保持每一刻的清醒,不要被經驗、偏見 (以為等等)阻礙看清每個當下的實相,當中講求腦袋要非常警覺去看 This moment (即當下)。這令我想起小學時的祈許,然後發現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原來一點都不易,因為習慣及記憶會製造惰性,令自己在很多情況下進入 Auto Pilot Mode, 沒有思考,久而久之,會跟心脫離,進入迷失的空間。 分享 J, Krishnamurti - 《生命之書: 365 日的靜心冥想》 The Book of Life- 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 其中一篇的內容: 摘錄自 : May 19 深刻的洞察力 我們今天要提出的問題是,心能不能在無所求的情況下從核心生出深刻的洞識。「不去尋求什麼」可能是唯一能產生這份洞識的方法。無所預期地巧遇真相,其中是沒有任何欲求的,如此一來所有的傳統修練方式都被否定了,這樣心才能變得高度敏感,徹底覺醒,而不再依賴任何經驗來讓自己保持覺醒。 我們必須了解名相並不是那真實的東西,譬如「樹」這個字並不是真實的樹。你必須真的去接觸這個東西而不是透過名相,才會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這意味著名相已經失去了蠱惑人心的力量。譬如像「上帝」這類的字眼,如同籠中的麻雀一樣地不自由。因此名相和各種象徵必須擱置一旁。

你的選擇及目標建基於你的認知

即是說你了解及知識越多,某程道你的選擇會越多。 例如,你不知道英國的存在,你不會想到或要到英國讀書。 又例如,你只認識英國這個國家,但你要出國讀書時,腦裡只會出現英國這個選項。 道理放諸四海,所以要不斷擴闊眼界,增加各樣的知識,為自己提供最適合自己的選項。

八、九十年代的尖沙咀海旁

今期《就係香港》主題以旅客的眼光看香港, 當中一章“我們的尖沙咀海旁” 令我想起我的尖沙咀回憶。 小時候住港島,對九龍十份陌生。唯一涉足的地方就是尖東海旁,原因是大時大節要見相信是「同母異父」的哥哥。 用上「相信」是因為從來沒有人跟我解釋過(至今仍沒有)這位哥哥何方神聖,媽媽叫我稱他為哥哥,而那位哥哥又稱我的媽媽為「媽媽」,所有事都設定為「你懂的」, 遑論當時只是一個幾歲的小朋友。 我們一般會於新年、暑假及聖誕見面, 相約於五支旗竿下。 每次由中環坐天星小輪到尖沙咀,下層的機油味,上層的活動椅背記憶仍很鮮明,印象中以前的尖沙咀碼頭都沒現在多人。 例行路線必是海港城(以前叫海運大廈)的玩具反斗城, 對小朋友來說,海運大廈真的很大,但除了玩具反斗城外,沒甚麼吸引。 逛完海運大廈,會沿海旁到另一端的東急,即新世界中心。 那個商場有一兩間玩具店,若「哥哥」選了昂貴玩具,心想我也選些跟他價錢差不多的,那份不蝕底的心態好像要霸佔每個機會。 每人買過玩具,最後會到新世界中心的薄餅店(忘了還是西式快餐店)作結。 如是者,同樣的路線一直由幾數走到到中三、四左右。 這應該是我童年至青年時有關尖沙咀的所有及唯有的記憶。 這份記憶更可以跟我的「哥哥」劃上等號,因為這亦是見到這位「哥哥」的場景。 所以一說起尖東海旁,「哥哥」兒時的樣子一併湧現。 恰巧,今早整理媽媽的相機,翻看相片,都是一些花草與貓的相片;轉輪繼續順時針轉,突然出現了一張媽媽悉心打扮穿上晚裝的照片, 原來是那位「哥哥」的婚禮, 下一張相片是他與太太在台上切蛋糕,再下一張是深情一吻。 這是一個好古怪的Moment, 在相機屏幕發現媽媽、再發現「哥哥」、再發現「哥哥的婚禮」, 整件事好像完美地貫徹「你懂的」風格。他結婚都應該有7、8 年, 我一直以為他們只在婚姻註冊處簽紙沒有擺酒。 今天以這種形式發現有點突然亦有點難受, 到底「哥哥」一詞的意義是甚麼?

2047 會是怎樣?

我們過了一個很忙碌的 6 月,相信 7 月及往後的日子都會令大家透不過氣。 經過了 6 月,現在看時評多過看愛回家,特別是城寨劉細良的分析。越看越發現問題出現已久,越滾越大,只不過香港人一向政治冷感,一直讓橙壞下去,弄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現在烏蠅成蟲,破橙而出,一發不可收拾,全民驚醒。但橙已爛到連皮都差不多發黑了,在無意識下全民進入打大佬狀態。 距離 2047 尚餘 28 年, 50 年一半都沒過已弄成這樣,到底 2047 會是怎樣?到底我們能撐多久。 如果一國兩制到最後都會消失,結局在故事未開始已寫好,那我們𡚒力去撐,甚至有人連命都不要,我們在撐甚麼? 只要看見今日的香港,真都很怕幻想 2047 會是怎樣?但想到下一代,現在的小朋友,便很替他們擔心,很想為他們建立一個比我們以前更好的香港,就算未必更好,至少保持我們原有的環境,起碼努力過,試過。 雖然擺明屈機,但我們絕不會舉手投降,縱然戰至一兵一卒。 香港人,戰路漫長,如其他國家一樣,民主不是從天掉下來的,看看其他國家,他們都是努力了很漫長的時間才有今時今日,所以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路會很長而且艱難,但我們必須守住。

Tempo 4 盒裝 VS 5 盒裝的迷思

大家有沒有發現藥房賣的Tempo 盒裝紙及廁紙跟超市、各大連鎖店或 HKTV Mall 賣的是不一同的。 就盒裝紙而言,藥房賣的是 5 盒裝,超市賣的是 4 盒裝。以惠康特價為例,4 盒裝平均賣 $ 31 ($7.8 一盒),藥房一般賣 $32 ($ 6.4 一盒)。 而廁紙,藥房賣的是12卷裝 (約賣$35) ,而HKTV Mall 賣的是 10 卷裝 ($42.5) 。古惑的地方是以HKTV Mall 為例,他們做特價時,價錢跟藥房差不多,而我這些不熟行情的便以為有著數,又有送貨,很抵!  買了回來才發現少了兩卷,結果還是藥房平,但卻做了一個假像。 截圖自 HKTV Mall (4.Jul. 2019) 那同樣的產品,為何兩者賣的不一樣呢? 記得消費者委員會做過測試,量度卷紙10 卷裝與12 卷裝到底有沒有分別,結果12 卷裝的每一卷是比10卷的輕。 ( 有關報導 ) 盒裝紙又如何呢?所以我做了一個測試: 我就以下分面測試: 外表 重量 (整盒 及 淨紙) 張數 質量 1. 外表 盒的大小及高度一樣 盒底的字樣及設計也是一樣              打開盒,看上去沒大分別 (4 字是四盒裝,5 字是五盒裝)        2. 重量 連盒 淨紙 3. 張數 四盒裝: 96 張 五盒裝: 88 張  4. 質量 由於沒有科學機器分析,我只用手感去測試,摸上去厚薄及質量沒有明顯分別。 測試結果: 四盒裝與五盒裝表面沒有分別,但實際是有分別的,最重要的當然是張數。原來 四盒裝多 8 張,四盒一共多 32 張 。 給大家總數作參考,五盒裝 :共 440 張  / 四盒裝 :共 384 張。 每一張價錢約 : 五盒裝: $32 /440 = $0.072 一張  四盒裝: $31 /384 = $0.080 一張 總結:  還是藥房買的五盒裝抵買!

Smart Quote from Mingyur Rinpoche about Awareness

"If you see the river, you are not in the river; If you are in the river, you can't see the river." source : Mingyur Rinpoche talk on 19 April 2018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Old Theatr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