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奶茶人 ,特別是凍奶茶。中一起每朝下車後必買一杯凍奶茶回學校,當時一杯凍奶茶是$9 - $10 元,就連餐廳老闆們都認得我了。
踏足社會後由凍奶茶變成熱奶茶,看季節吧,夏天還是凍奶茶。一杯凍奶茶,我由朝早喝到下午,同事們對於我喝奶茶的速度大惑不解,更一度成為話題。
咖啡,很少喝。就算喝也是下午三四時,特別是很累想放鬆抖一抖need a break 的時候。不抗拒喝咖啡,但又不是喜歡喝咖啡;咖啡對我來說功能大於味道。一直認為在家喝咖啡很大陣仗,要很多器材,是很麻煩的事。
2018 年左右,倏忽想接觸咖啡的世界(完全沒原因地)。先到家附近的精品咖啡店光顧,再買他們的豆回家試;直至買第一部磨豆機,用 Moka Pot 製作咖啡。當時還未有甚麼感覺,也沒有成為習慣,還是隨心情偶爾喝咖啡。
2021年下旬在英國,無原無故地咖啡成為每朝的必備,更成為每一天開始的象徵。只要一天沒喝過咖啡,人便會混混沌沌,好像失封了靈魂。當時認為 Marks & Spencer 的 Columbian 很好喝,如是者又過了一年,由一包£3.25 喝到 £4.25 。
又突如其來的好奇,在Wholefoods Supermarket看到一些同份量的咖啡豆賣£ 12 一包,是平常3 倍的價錢;很驚訝為何會貴那麼多,於是買了一包來探個究竟,那是 Kiss the Hippo 的 House Blend。好喝,但未能說出有甚麼好喝及明確說出與 Marks & Spencer 咖啡的分別,但是喜歡。於是開始從他們店直接訂咖啡,間中又會試試英國其他的 Roasters,但最後還是會回到 Kiss the Hippo的懷抱,他們是我目前唯一一間會回購的公司。
過程中沒有清晰的目標與方向,純粹是獵奇與好奇,也沒有期望。很多時甚至是被包裝設計吸引,每一次試新公司都是被未知和打開郵包的開心和興奮吸引。就這樣,再沒有買過 M&S 的咖啡。
有一天,家中的咖啡差不多喝完了,剛巧在逛 M&S ,又見很久沒有買他們的咖啡,結果買了一包 Columbia。第二朝如常沖咖啡,呷一口,嘩!很難喝。味道如把很多東西擠進一個小小的盒子,中間沒有任何空間沒有層次;還有過火胡亂烘焙味道。OMG,怎樣會是這樣?是我變了還是 M&S 變了。
在 Threads 分享這一次的感受,從網友的留言才知道 Speciality Coffee 這種東西,而 Kiss the Hippo 及其後嘗試的 Roasters 都是 Speciality Coffee,這也是為何價錢有那麼大分別的原因。而我只是出於「好奇」下,盲舂舂地由 Commodity Coffee 走到 Speciality Coffee 的世界,而懵然不知。其他留言說,試了Speciality Coffee 後便回不了頭。哈!這是真的。
在「好奇」的過程中,我試了 Fruity 與 Nutty 的咖啡,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口味是喜歡 Light to Medium Roast, Nutty, Chocolate, Caramel 而不喜歡 Acidic 及 Fruity。不過不同的工具會冲出不同的味道,有時 Fruity 也會有驚喜。就這樣盲舂舂地知道了自己的喜好,也開拓了咖啡的世界。
現在早上的咖啡成為了每一天最期盼的事情,很享受沖咖啡的過程,成為了生活很重要的部份。縱然很喜歡 Kiss the Hippo,但貪新鮮的本性令我繼續嘗試不同的 Roasters,不過仍未有能取代 Kiss the Hippo 的位置。
我有一位金牛座的朋友,每次建議他嘗試一些東西的時候,他必問:「我會得到甚麼?會有甚麼結果?」 。說不出的話,他一定不會試。我才發現我剛好和他相反,我做很多事都是出於好奇,大部份情況下都沒有想過。好奇是我的動力,目標為本是他的動力。
在探索咖啡的過程中,意外地我認識了自己,它也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份。
P.S. 原來凍飲外賣紙杯是有名稱的,它叫12安士「麥芽花」凍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