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支持是本網站繼續下去的動力! 你可掃描以下QR Code 或點擊: Paypal 或 Buy me a coffee 支持本站。 所有捐助均在 Paypal 及 Buy me a coffee 平台進行,保安及個人資料受到保護,平台均支援大部份信用卡及不同貨幣。 感謝你們的支持!🙏🏻
在這裡不下數次提及 《Obscura》這本雜誌(我開始認為它是書而不是雜誌),自覺嘮叨。但每次閱讀新一期,我真的按奈不住要再一次介紹《Obscura》給大家。我每次閱讀《Obscura》都感到無窮的共鳴和快樂,而且它不斷擴闊我的視野並帶我進入更深更廣的層次。
來到Vol. 21 ,愧疚放了多月才有時間翻開。只是看第一頁,每次閱讀《Obscura》時會出現的感覺一併湧回來,奇妙!
今期的主題是「書」,又是我的喜愛之人。
節錄幾句前言:
「我一直相信,閱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不斷翻閱的過程中,你是有可能會找到跟自己感受相同的聲音。
⋯⋯ 稍一留神,讀讀了,你便會明暸,自己從未孤單。」
喜歡看書才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我從小不看書,打機佔了我童年及青少年大部份的時間。中學時被迫看的課外讀物,沒有一本看得懂,文字的科目我都不暸解,莫說興趣。
縱然自小沒有看書的習慣,但我認為看書的人是很迷人的,很有味道,因此迫自己看書。起初選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奈何從未享受投入,未能培養讀書的興趣。我沒有方向地繼續看不同類型的書(隨意地),由散文、小說、偵探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等都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我是不看愛情小說的,這點我非常了解)最後終於找到了我認為有趣的書,就是Georges Perec <Species of Spaces and Other Pieces> 。這是一本非常「另類」的書,作者從身邊的不同空間深入思考,我認為它是一部哲學的書籍,作者引領我與他一起思考不同的空間,我終於能進入作者的世界。我從不是一個主流的人,難怪我對這些「必讀」名著都不感興趣,特別是金庸小說,過程如喝苦茶,艱澀但要完成它。
漸漸從不斷摸索了解自己的喜好,慢慢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隨著時間,愈來愈享受及喜愛看書,亦體會到尚友古人的意思,常說藉著書本與不同時空、不同國籍的人交朋友,這的確是非常奇妙的感覺與經歷,是其他東西不能給予的感覺。藉著文字將無形的思想化為有形的文字,流傳下來。
最近看北大的路魯山人的《料理王國》便體會了尚友古人的意思。魯山人為人爽直豪邁,文字將他的性格立體塑造出來,有時我真的以為正與他對話,讓我感到好像真的認識了他。
我有一個怪毛病,總是想很快地讀完一本書,自覺越看多一部書便增添一份成功及滿足感。近年才發現這個很錯的習慣,因為我從沒有咀嚼書的內容,水過鴨背,難怪我時常忘記看過的書,或許從來沒有記過。不知何解就是很焦急很焦急,沒有原因,很想盡快完成,這是大錯特錯且全無意義,應該是讀明一本書,而不是讀完一本書。
然後看到今期《Obscura》松浦彌太郎的訪問:
「在人生之中,跟一百個人淺交,倒不如跟十個人成為真正摰友。對於書本也是一樣的,與其讀一百本書,不如將一本書讀一百遍」 - 《我的好書,這些書》松浦彌太郎
「現在感到不安時,我仍會翻出以往讀過的書。數十年前讀高村光太郎的詩,跟現在讀時的感覺很不一樣。其實每次讀都不一樣的,書雖然不變,但自己卻每天在變; 重讀時,會依著當時的感覺而有新發現。以前不懂的地方、不覺感動的地方,重讀時卻覺得被打動了。」書就像朋友一樣,越多看這朋友,你自會對他越多了解,對撰寫它的人也有更深的認識。《Obscura》 p. 17
離開了學校,反而看更多書,更喜歡閱讀。只怪自己閱讀速度很慢,有很多很多的書等著我去書。難以想像不看書的人,事實卻充斥著我們的周圍。
來到Vol. 21 ,愧疚放了多月才有時間翻開。只是看第一頁,每次閱讀《Obscura》時會出現的感覺一併湧回來,奇妙!
今期的主題是「書」,又是我的喜愛之人。
節錄幾句前言:
「我一直相信,閱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不斷翻閱的過程中,你是有可能會找到跟自己感受相同的聲音。
⋯⋯ 稍一留神,讀讀了,你便會明暸,自己從未孤單。」
- Irene Leung 《Obscura》Creative Director
喜歡看書才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我從小不看書,打機佔了我童年及青少年大部份的時間。中學時被迫看的課外讀物,沒有一本看得懂,文字的科目我都不暸解,莫說興趣。
縱然自小沒有看書的習慣,但我認為看書的人是很迷人的,很有味道,因此迫自己看書。起初選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奈何從未享受投入,未能培養讀書的興趣。我沒有方向地繼續看不同類型的書(隨意地),由散文、小說、偵探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等都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我是不看愛情小說的,這點我非常了解)最後終於找到了我認為有趣的書,就是Georges Perec <Species of Spaces and Other Pieces> 。這是一本非常「另類」的書,作者從身邊的不同空間深入思考,我認為它是一部哲學的書籍,作者引領我與他一起思考不同的空間,我終於能進入作者的世界。我從不是一個主流的人,難怪我對這些「必讀」名著都不感興趣,特別是金庸小說,過程如喝苦茶,艱澀但要完成它。
漸漸從不斷摸索了解自己的喜好,慢慢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隨著時間,愈來愈享受及喜愛看書,亦體會到尚友古人的意思,常說藉著書本與不同時空、不同國籍的人交朋友,這的確是非常奇妙的感覺與經歷,是其他東西不能給予的感覺。藉著文字將無形的思想化為有形的文字,流傳下來。
最近看北大的路魯山人的《料理王國》便體會了尚友古人的意思。魯山人為人爽直豪邁,文字將他的性格立體塑造出來,有時我真的以為正與他對話,讓我感到好像真的認識了他。
我有一個怪毛病,總是想很快地讀完一本書,自覺越看多一部書便增添一份成功及滿足感。近年才發現這個很錯的習慣,因為我從沒有咀嚼書的內容,水過鴨背,難怪我時常忘記看過的書,或許從來沒有記過。不知何解就是很焦急很焦急,沒有原因,很想盡快完成,這是大錯特錯且全無意義,應該是讀明一本書,而不是讀完一本書。
然後看到今期《Obscura》松浦彌太郎的訪問:
「在人生之中,跟一百個人淺交,倒不如跟十個人成為真正摰友。對於書本也是一樣的,與其讀一百本書,不如將一本書讀一百遍」 - 《我的好書,這些書》松浦彌太郎
「現在感到不安時,我仍會翻出以往讀過的書。數十年前讀高村光太郎的詩,跟現在讀時的感覺很不一樣。其實每次讀都不一樣的,書雖然不變,但自己卻每天在變; 重讀時,會依著當時的感覺而有新發現。以前不懂的地方、不覺感動的地方,重讀時卻覺得被打動了。」書就像朋友一樣,越多看這朋友,你自會對他越多了解,對撰寫它的人也有更深的認識。《Obscura》 p. 17
離開了學校,反而看更多書,更喜歡閱讀。只怪自己閱讀速度很慢,有很多很多的書等著我去書。難以想像不看書的人,事實卻充斥著我們的周圍。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