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9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支持本網站

支持本網站

你的支持是本網站繼續下去的動力! 你可掃描以下QR Code 或點擊: Paypal 或 Buy me a coffee 支持本站。 所有捐助均在 Paypal 及 Buy me a coffee 平台進行,保安及個人資料受到保護,平台均支援大部份信用卡及不同貨幣。 感謝你們的支持!🙏🏻

電影《幸運是我》

誤會了!真的誤會了。大家都以為《幸福是我》是催淚、煽情片,會由頭喊到尾,但留意英文片名(Happiness)露了端倪。   以為電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講芬姨(惠英紅飾)因為認知障礙,逐漸失去自理能力,最後好慘好可憐地過世,但原來不是 。   說去看這套電影,個個都耍手擰頭,因為他們跟我一樣,以為這是慘情片。我真心因爲惠英紅而入戲院的,催淚,我不怕。 以為電影的主題是關於 認知障礙 ,原來不是。戲裡 芬姨說了好幾次「我幫下你,你幫下我」,相信這就是電影的主題,它是一部開心、正面、有信息、守望相助、人間有愛的電影。 淡淡然,沒有呼天搶地的悲傷、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同時亦沒有悶場。喜歡芬姨的坦率、喜歡芬姨的家:牆上的紙皮石、弧形的牆、還有我最喜歡的窗框;喜歡 片尾的黑白劇照及 芬姨四處找阿旭那場,走過數次西環尾的石牆樹,昏黃的燈光,很有味道。 因為很多「以為」,差點錯過了一部好電影。

Enrich your life with photographs

Fujifilm instax mini film monochrome will be available in October this year! I am so excited when I saw the news. Seriously, I did write to Fujifilm about a year ago about monochrome film for instax cameras. Hope instax WIDE monochrome will be in the market soon. I love this quote from Fujifilm website "Enrich your life with photographs"!  Read more:  http://www.fujifilm.com/news/n160906_02.html   18-Oct-2016 Update: Now is available in Hong Kong, I bought one for $56, not bad huh!

Current Reading 'Night' & 'Auschwitz The Residence of Death'

    <Night> 及 <Auschwitz The Residence of Death> 是關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黨屠殺及殘害猶太人的書籍。<Auschwitz The Residence of Death> 是我於2009 年參觀波蘭Auschwitz 集中營時購買的,回家後一直沒有看過...................。直至今年7月,從新聞得知Elie Wiesel 的離世, 期後於圖書館借來他的作品<Night>,<Auschwitz The Residence of Death>才有機會重見天日。 Elie Wiesel 是集中營的幸存者,他把在Auschwitz 的經歷記錄成 <Night>。1986 年,Elie Wiesel 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以表揚他推動人權及種族平等的貢獻。  <Night>全書只有144 頁,起初以為內容會十分黑暗、傷感、沈重,意外地作者以相對平淡的方式記錄這段恐怖的經歷。書的著墨主要落於作者與爸爸之間的關係、經歷及情感上的掙扎。如果想了解集中營的內容及歷史,<Auschwitz The Residence of Death> 是較好的選擇。 閱讀 <Night> 時,可能我曾經到過Auschwitz,Auschwitz 給我的印象至今仍相當深刻。加上當時是冬天,下著微微的雪,令我非常容易融入作者的角色,感受當時的環境氣氛。 因為作者將全書的重點放於自己與爸爸之間的「情」及經歷,內容都由作者(或受害者)的視點出發,看畢<Night> 後反而想了解更多有關集中營的歷史及背景,看<Auschwitz The Residence of Death> 剛好把這方面填補了。 希特拉、納粹黨屠殺猶太人都是近代重要的歷史,我們應該認識及了解。有機會一定要參觀Auschwitz ,博物館保留並展出當時受害者被沒收的財物,  包括衣服、皮箱、鞋、被削下的頭髮(集中營關閉後,發現達7000 公斤的頭髮)、被掠奪的金器(包括用來補牙的金),等等等等。數量之多把你嚇得目瞪口呆。 集中營的大閘 'Arbeit Macht Frei

動起來

以前媽媽有做Gym 的習慣,感謝她在我18歲的時候,帶我到健身室做運動。自此,培養了做Gym的習慣。 當時我純粹好奇,做gym沒有目的。 但很快體會到做運動的樂趣、好處及身體的變化,讓我持續這個習慣到今天;當然偶有偷懶的時候。  另外,感謝朋友Hailey 在我20歲的時候帶我一起做瑜伽。 十分享受練習瑜伽時的集中和寧靜,透過呼吸練習,提升body awareness,學懂了留意、感受及控制身體的各個微細部份,是了解及聆聽身體一個十分重要的渠道;當身體繃緊時,自己很快會注意到,然後利用瑜伽動作放鬆。呼吸練習是relaxation 重要的一環,可以控制情緒,塑造平靜的心境,跟meditation 相似。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越來越僵硬,瑜伽包含很多拉筋動作,有助提升柔韌度。一班人做瑜伽的好處是比較,知己知彼,看見自己的不足是進步的動力。跟其他運動一樣,做瑜伽帶來的快樂是看見自己一日一日進步及轉變(而且很快見效!), 做不到的動作有一天你做到了, 那種快感及滿足感非筆墨能以形容,亦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體會。 相反,看見別人做不到的動作,就像看見昨日的自己,見證了自己的進步!  運動是physical及mental 的鍛煉,堅持過後,你會為自己自豪。我喜歡上body pump,起初用1kg 的weight plate 已經很吃力。一小時的堂,停頓數次。經過兩個月後(每星期只上堂一次), 現在拿1kg 的weight plate 已經感覺不到重量,對於當初連1kg 都拿不到簡直難以置信。逐步將strength 、endurance 提升。流汗是無限的滿足及快感,皆因運動過程釋放endorphins,有助減輕痛楚及產生快樂的感覺。   運動有很多種,不一定是gym或瑜伽,我亦試過很多運動,還是最愛做gym和瑜伽。因為做gym 及瑜伽自由獨立,不需伴。 如果當天沒有嘗試的心,便沒有今天的習慣,希望可以堅持運動下去。曾經跟朋友去跳belly dance,自己十分不喜歡,但仍十分高興自己嘗試了。嘗試是一種美麗的態度,要提醒自己保持這種態度。 特別是人越大,越不願意嘗試。回想當日,不是身邊朋友家人的播種,或許我從不會體會到運動的樂趣,運動是一種美好的東西。我亦會如媽媽和朋友一樣,感染身邊的家人朋友培養做運動的習慣。  

郭富城舞林密碼演唱會2016

已經說不出今次第幾次看郭富城的演唱會了。 昨天(2016年9月2日)獨自去紅館看他第8個的演唱會, 沒試過一個人去紅館看演唱會,一試無妨,何況又不是第一次自己看演唱會。  我的位置是綠區,剛好和Panel 同一邊,即是好位。 買$380 的山頂位,睇郭富城演唱會,識睇一定睇山頂位,我說的! 演唱會8時半左右開場,隨著音樂響起, 很快已自High, 跟著節奏打起pom pom 棒,特別是聽到舊歌的時候,興𡚒得尖叫起來,一個人看演唱會其實跟朋友看沒有大分別,遇著不是志同道合的,猶如放了個紙板公仔在旁,他不享受又影響自己,一個人更好。 起初沒想過看這個演唱會,後來看傳媒報導電動舞台設計及多個高難度動作,想起上一次看他的演唱會(2011-12舞林盛宴演唱會),十分喜歡。非常驚喜之餘亦很欣賞舞台設計,印象非常深刻,極具觀賞娛樂於一身。話時話,他的演唱會是時候改Style了,來來去去都是舞林乜乜物物,已經好混淆同無意義了。 十一點半左右完場無Encore,依然非常敬佩及欣賞他那不斷進步、創新、挑戰自我的精神及努力。自已都長大了,深明要不斷創新進步不是易事。很多人從二三十歲(或離開學校)後便停止要求自己改變或進步,穩定實在太舒服了,又有幾多人會主動跳出或願意長期處於comfort zone之外? 50歲的他,其他同期的歌手只靠食老本無限Loop,將二十年前同一套板斧冰封原味搬到現代,老套到不堪,如李克勤。  今次的演唱會跳舞部份很明顯沒有以前的多和勁,是年齡關係嗎?其次, 換衫次數太太太太多了, 影響了整體的流暢感,斷斷續續。事實也不用唱一首歌又換衫吧, 我寧可你唱多幾首歌。 感覺今次演唱會的曲目比過往演唱會都少。 舞台方面,亦比想像中簡單,我覺得舞林盛宴較好,較有動感及整合性較好。 今次的演唱會的舞台好像是四個貨櫃升來升去,驚喜不大。    話雖如此,他比起其他歌手的演唱會可觀性已經很高。 我小時候也是他的Fan, 家中還有很多他的唱片;他第一次開演唱會(1994)我也有捧場,不經不覺22年了=.=!  想想他的年紀,今次應會是我最後一次看他演唱會了。昨天回家後繼續自high,不斷重溫他的舊歌,當中有我最喜愛的:<你是我的1/2>,不過今次演唱會沒有唱! 剩下五場的演場會要加油,努力!

不要無知下去了

年年農曆七月都會看到類似有關「放生」的報導!有些宗教團體向商人買入大量動物後到戶外放生,以為這樣做就是善事, 就是功德。 好心用下腦啦,飼養的動物如雀仔,佢地已經失去在大自然覓食的能力,將他們送到自然環境根本變相將他們殺死,「放生」變「殺生」,弄考反拙。 如果本身對動物有愛心的人, 根本不會購買動物去放生,那些賣動物的商販視動物如貨物, 是一種生財工具,當中有愛動物的心嗎?去雀仔街行一圈便會明白,情況令人心痛。   說回這篇2016年8月29日來自AM730的報導,懷疑有宗教團體將200淡水龜放入大海「放生」。 一邊看這篇報導一邊覺得匪夷所思,難以置信, 這種愚昧白痴的行為簡直令人憤恕;感覺有如看選舉論壇王國興、吳秋北及其他建制派後選人辯論, 無思想、違背良心, 蛇齋餅糉利是就可以收買選票, 自己投邊個又唔知, 當然相信問他們為什麼要投票他們也應該答不出。 香港有這麼多愚昧的人真係好得人驚, 我們的社會會變成怎樣? 「放生」變「殺生」, 積德變作孽 。 最後還要愛協去拯救,救回245隻龜, 但被送死的又一共有多少? 最無恥的是沒有團體承認責任,有這樣的心態連基本學佛的條件都沒有。 不要再做這些「所謂」放生了。 平常多做好事,幫助身邊的人, 愛護周邊的動植物我覺得更加有意思。   唉, 今日又一單, 醒未呀? 平時又唔睇報紙,真係無得救,好嬲呀!!!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60901&s=10829391&a=55584110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我在政府一年零八個月的荒誕經歷

在政府工作一年零八個月,當中的光怪陸離,荒謬絕倫,令我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不斷挑戰我的接受能力與底線。自認忍耐力算高,但在這段時間裡,發生的不合常理與荒誕事,好像在蠶蝕和扭曲我的價值觀,讓我成為他們同類,要我相信太陽是從西方升起。 最可怕是當你和周遭的人說:「太陽不是從西方升起的」,其他人會說你錯。在政府的世界,他們好像創建了另一套思想邏輯,而這套邏輯正與世界相反。 當遇上不合情理或反智的事,你會感到驚訝,但其他人卻若無其事, 於是懷疑自己是否有問題,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相信已觸及警戒線,此地不宜久留。 當不合理的事經常發生,周遭的人習以為常。每次我表達不滿,工作多年的同事則輕描淡寫地說:「係咁㗎啦!你慢慢就會慣。」 慣?我就是不要慣? 難道為了錢就可以顛倒是非,指鹿為馬違背良心? 高薪的確難以抗拒,但除了高薪外,我看不到其他可取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僵化自大傲慢官僚,脫節離地, 這樣錢買不了我的靈魂與良知, 還有我寶貴的時間 。 在政府工作,最大感受是政府創造了另一個與現實相違的體系,那種逆施的氛圍,不斷挑戰你認為正確價值觀。政府裡的公務員似乎忘了自己是公僕,為市民服務;反之是一股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氣燄,認為自己出類拔萃,高人一等,還是一群井底蛙? 高級同事被稱為「阿 sir 、 madam 」; 某高層開會不會告訴你時間, 而是告訴你甚麼時候在會議室外等候,   情況有點像病人看醫生,一堆一堆年薪過百萬的專業人士站在會議室外等候呼召。 你的時間寶貴, 難道其他人的時間就不寶貴? 公務員的薪酬是公帑, 作為公僕, 錢應用得其所,而不是宮廷式的階級遊戲,揣摸主子的心意, 博取歡心,做事不是為社會,只是為萬人之上, 嘔心。 以下是我短短時間的所見所聞: 小強 第一天上班,走進自己的座位,地毯上是近十隻風乾的曱甴屍體。看看牆角、檯角,貼滿了過期的曱甴屋,大概知道這裡的衞生狀況。地毯上還有一個印,後來知道是當年同事打破了一樽食油留下的, 為甚麼會有食油??? 其後還會看到小強在鍵盤縫遊走, 回到公司便會敏感,臉上長出痕癢的紅斑 ........ 電話 在我身處的部門內,連電話也要分階級;一般職員用的是 90 年代的款式(雖然我們身處

給患有濕疹的人士- 中醫

以下是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對現在受濕疹困擾的朋友有幫助。 本人自小患有濕疹,但在中學其間自動好轉。穩定情況維持了大概 10  年。 去年夏天,額頭開始脫皮,起初以為是乾燥所致,一直以潤膚膏解決,但情況持續並趨嚴重,  後來擴至身體, 手腳, 確定為濕疹復發。 病徵: 一般: 手腳 ( 特別是關節) 出現紅疹,  痕癢甚至流血水,因此製成很多傷口。    面部: 紅、腫脹, 嚴重時發熱, 出現頭重以發燒感冒症狀。 身體乏力, 很重的感覺。 其間因效果不理想而轉了好幾個皮膚科醫生。他們一般以類固醇葯膏, 敏感葯(嚴重時需服食類固醇)。西醫一般能在快速的時間消除病 癥 ,回復正常狀態。但亦不是所有專科醫生也能達到理想效果。但換來的副作用是皮膚變薄 (即更易受感染), 抗藥性增強 (即藥份量會增大才能達到效果)。 當中一位有名的醫生, 診金加一星期藥是 HKD 1700, 但情況未有改善。 其中還是試了三個醫生,情況才得到控制。所以希望有濕疹或其他皮膚問題的朋友,雖然醫生一般都是朋友介紹, 但經本人的經驗, 效果好視乎你跟醫生夾唔夾,這絕對是一個非理性的問題。所以看你的彩數,要有心理準備要不停試驗。那時的心情是很無奈及無助,而且會有點絕望的感覺。再加上皮膚科醫生收費一點也不便宜, 真的很無奈。 經驗是西醫能很快消除病癥而且立刻令你舒服起來。但問題是很快會復發,而且會比上次嚴重。形成西醫常見的問題----治標唔治本。問題反複困擾了差不多一年了。 第一位中醫 - 其間看過一位位於灣仔的中醫。那位中醫除了皮膚,幫助女性懷孕亦很有名。外敷內服同時進行,亦要戒 蝦,蟹,菇類 。除此以外也沒有特別要戒了。效果顯著亦快,但收費不輕,一星期藥加診金 $1000。 但隨著日子,身體好像習慣了中藥,效果亦沒有起初顯著。吃了三星期後,突然又復發。從此再沒有看那位中醫了。但我仍覺得他可推介給有濕疹或其他問題的朋友。    第二位中醫- 東華醫院 由於情況反覆,經一位西醫介紹試醫院的中醫,於是去了東華醫院了。收費合理,運作有序,預約方便簡單還設有專科。 診金連藥費$ 140 。第一次開三天 藥 ,先試效果。皮膚科由一位富經驗由中國來港及一位年輕負責,相信是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畢業生分別在不同日子註診。由於沒有經驗,沒有指定醫生便被派到那個較年輕的醫生。

閱讀有時

生有時,死有時;聚有時,散有時,原來看書也有時, 看書也說緣份 。 2009 年初次到台北旅遊,到大名鼎鼎的誠品朝聖。當時 村上春樹 新書《1Q84》正熱賣,壯觀書牆遍佈店內,湊熱鬧買了一本回家。 《1Q84》一書兩冊,每 冊約四百頁 。當年回家後,翻兩翻放回書架,從此便沒有再打開。日文 原來 有詞語 ( 「 積ん読」) 形容 那些只會買書(儲書)而不看書的人,當時我應該是這種; 屋內放滿大大小小的書,看似非常有文化修養,實情是一本書都沒看過。 很多人都說讀 村上春樹 的作品一定要有耐性,看第一 冊時,看了三分二根本不知在說什麼,兩個看似互不關係的故事互相穿插,很不容易撐到 305頁才有丁點眉目,當年就是欠缺這份耐性 。 ******* 2016 年,從收音機聽到主持人提起《動物農莊》裡的豬,就這簡單的一句使我借了 《動物農莊》來看,更愛上了這本書。就是這樣,2017 年我又看了 《1984》,同樣喜歡到不得了。 看畢 《1984》幾個月後,偶爾發現了原來 村上春樹 也很喜歡   《1984》, 亦是因為 《1984》創作了《 1Q84》,靈機一觸才喚起原來我也有 《 1Q84》。 閒置了8年的《 1Q84》安然在書架上不慌不忙地靜候我再次想起它。我從書架把它拿下,它如8 年前一樣,沒有被翻過的痕跡,不過頁頂已留下了被煙燻過的黃了。 快速把書翻一翻,發現了失蹤多年的書簽,還有一張泛黃的登機證, 證上的字已褪色,若隱若現地顯示是從台灣到香港的飛機,2010年2月2日。沒想過書內竟然藏了時間的見證,望著那 褪色的登機證一下子好像記起了當日的一切,包括溫度與空氣的味道。 意外又驚喜,或許上一次看 《 1Q84》便是那天。 ******* 早前提過我所喜歡的樂手有無形的關係彼此連繫著。當你喜歡一個樂手( 樂手1)  ,從他的歌中會發現他喜歡的歌手或歌曲(例如改編的英文曲,引起你發挖原唱歌手)。 樂手1 是通往無垠音樂領域的一扇門,跨過這扇門後,把你連繫到 樂手1 所喜歡 的歌手。因為你喜歡 樂手1  , 樂手1   喜歡的你或許也會喜歡。 我沒有在葉德嫻活躍的年代聽她的音樂,近年憑黃凱勤於演唱會唱《不再分離》而發現原唱者是 葉德嫻; 而 《不再分離》的原曲是 Patti Austin 的 <Say you lov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