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4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支持本網站

支持本網站

你的支持是本網站繼續下去的動力! 你可掃描以下QR Code 或點擊: Paypal 或 Buy me a coffee 支持本站。 所有捐助均在 Paypal 及 Buy me a coffee 平台進行,保安及個人資料受到保護,平台均支援大部份信用卡及不同貨幣。 感謝你們的支持!🙏🏻

Chinasation of Snooker World

又要再提now TV了!自從舊年由有線轉到now TV,至今都很滿意。滿意的除了有超update 美劇外,就是闊別十年的Snooker 賽事 Live! 在英國的日子,絕對不會錯過所有BBC 直播的桌球賽事。回到香港後,免費電視從不會播桌球,更不要想直播了。有線電視,都唔多覺有直播。直至裝了now TV,now Sports 7 (ch. 637),簡直是一個桌球頻道,令人太興奮了。 現在正進行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 2016 比賽,十年後我終於再有機會看直播比賽了!更值得高興的是香港球手傅家俊也晉身了 Semi-final。原來他上一次打入這個比賽的 Semi-final 也是十年前!即是我上一次看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 的時候=.=!,很有意思呢! 闊別十年,除了發現傅家俊的表現比十年前進步及穩定了很多外,very impressed! 我還發現了英國桌球界的嚴重中國化。球檯由 Riley 變了「星牌」,重要大大隻中文字出現在檯的圍邊; 連球手飲的水都變了中國水; 還有球手衣服上的sponsor 亦變了不同的中文名字。沒有想過一個(我認為)非常英國而較冷門的運動也有強大的中國化。遲些cricket 或rugby 會不會有同一下場? 看著金髮藍眼的球手,身上出現大大隻中文字,感覺很奇怪。一個如此英國的運動滲入大量的中國勢力,突兀之餘又可惜,不過可能英國人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只是我這些香港豬大驚小怪。 現時,你還會看到這個名字嗎? 以前看比賽,一定會見到它的。今時今日已經絕跡英國職業賽事。今日反而在會所桌球室看到它,既興奮又溫暖。

無形的連繫

對於Dick Lee 這個名字你可能沒有什麼印象,事實這十多年已經很少在香港聽到有關他的消息。 我認識Dick Lee 是因為林憶蓮1991 年意亂情迷演唱會,Dick Lee 擔任嘉賓,與Sandy 一起演繹<情人的眼淚> 、<心野夜> 。當中這兩首歌的混音及Dick Lee 的Rap 引起了我對他的注意 。我喜歡他的演繹方法或表演方式。在當時,甚至是與現時的歌手風格都很不同。 過了廿年後,我還是偏愛聽有Dick Lee 演繹的<情人的眼淚和<心野夜> ,那段Rap 到今時今日聽一點也不覺過時。唱卡拉OK 時,我還是跟不上Dick Lee 在心野夜那段Rap 。對於Dick Lee,我的認知亦止於此。 最近在youtube 搜尋 <say you love me> 這首歌,讓我再次遇上Dick Lee。原來Dick Lee 也翻唱過Patti Austin 的<say you love me> ,從而聽了更多他的作品。發現其實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無形的聯繫,當中例如是共同喜愛的音樂風格。縱然大家互不認識,但卻分享著相近的口味。在順籐摸瓜的情況下再次找到這個互不認識的知音人,這令我感到半點的親切感。原來緣份早在我未還夠十歲時而埋下,過了數載,在機緣巧合下又重新遇上。 我相信人生中有很多沒有被認知的緣份,若我們多留意,這或許是很有意思的發現。

龍虎山行山徑

前往方法: 我是由香港大學出發的。港鐵香港大學站 A2 出口,一出便是黃克競樓4樓及會看到以下的藍色標誌。基本上一直跟著這個藍色標誌便會到達龍虎山行山徑的入口(是一直上坡啊!)。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離開香港大學範圍,前往 克頓道 。 1903 年的 Boundary Stone 在這個分差位置已離開龍虎山,你看選擇經盧吉道到山頂廣場離開; 或另一方向到薄扶林水塘(大概45分鐘路程)。 我選擇了由夏力道去薄扶林水塘 途中經過西高山 在薄扶林水塘閘口離開 路線圖

訊號山花園 Signal Hill Garden

從丁新豹教授的講座得知了訊號山這個地方,今天終於有機會到訪。 公園雖然位於尖沙咀,但位置十分隱蔽。它位於緬甸臺的盡頭,入口隔離是垃圾站,正常也不會發現那裡會有公園。 但這個公園卻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可惜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實在太少。 訊號山花園之所以得此命名,皆因這裡以前真是發放訊號的。 訊號塔坐落於大包米訊號山花園,由香港天文台於一九○七年興建,以擺放原置於附近前水警總部圓屋內的時間球。 香港有兩座專為向海員和市民準確報時而興建的建築物,訊號塔是其中之一。一九○八年一月八日,時間球於訊號塔恢復報時服務,其後於一九三三年六月三十日終止。訊號塔現已成為訊號山花園的獨特標誌。 一九○八年至一九二○年期間,訊號塔的時間球每天引放一次。時間球為直徑六呎的空心銅球,每日下午一時前以人手絞動,升至桅杆杆頂,一時正自動引放下墜至杆底。一九二○年至一九三三年期間,時間球改為每日引放兩次,時間為上午十時和下午四時。         訊號塔原高四十二呎,共三層,其後在一九二七年加建一層,使塔身高度增加約二十呎,讓訊號塔不致被高樓遮蔽。訊號塔的建築帶有濃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並加入當時流行的愛德華式裝飾特色,以紅磚配上淺色石構件。塔身呈方形,角位捨用常見的方角,採用雅致的斜削角。紅磚為特別燒製,並採用英式砌法,石作則以本地花崗石雕砌而成。其他建築特色包括花崗石基座、腰線和檐口,以及「吉布斯飾邊」的窗戶。 [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                                               新舊對照 幽靜位置欣賞維港美景 沒有很多香港人知道這個地方,但卻有很多外籍傭工在假日會在這裡聚集。大家有時間不妨到訊號山花園看看!

無窮無盡的書債

即影即有

在中學時期我擁有過Polaroid joycam 、Polaroid i-zone及Fujifilm instax。喜歡即影即有的即興及相片色調的獨特味道。 幸好,過了二十多年相片仍沒有出現褪色。偶爾翻閱相片時,仍然能感到當時即興拍攝的感覺;有些相中人已經不在人世,朋友同學們的稚氣多叫人懷念,回憶一下子湧回來,這也是我喜歡拍攝的原因。 好可惜,Polaroid 已停產即影即有相機,好彩還有Fujifilm。 近年,Lomography 也加入了生產即影即有相機的行列,使用Fuji film 菲林,很方使。最近我亦購入了Lomo instant wide 相機,較闊的菲林適合大顆兒合照,我常帶它回公司拍照。 同事初看見Lomo instand wide 相機,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興奮好奇。但有趣的是每個人第一句都會問:「菲林多少錢一張?」。這個問題我起碼遇上十次以上,好奇怪。 昨天,到訪朋友家。她家中兩幅牆貼滿了即有即有照片。她跟我說:「好奇怪,別人看見這些菲林便會問菲林幾錢張。」原來她跟我遇上同樣的情況,我們都感到很奇怪。試想以前攝影的年代一樣要買菲林,要哂相,那不是一樣要用錢?還用多了時間。事實用即影即有的費用跟哂相差不多,為何即影即有菲林的價錢那麼惹大家的關注?我也不明白,為何第一件事就是錢,而不是大家即興拍照的歡樂,將回憶紀錄下。而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會問這樣的問題。

接受挑戰

4月12日完成!

要快還是要慢

閱讀過期《Milk》絕對是自虐的完美演繹。只怪自己閱讀速度太慢,沒有好好管束自己,未能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一個月可以看30本書(雜誌)的驚人速度。 現在才有時間消化2月18日出版的《Milk》,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如果未能在出版一星期內看完的話,倒不如不看。 書中刊登的 Milk Mart II ,我很想去,但原來在2月7日已經完結。另一編文章介紹明哥的《美麗的呼聲聽證會》,好可惜亦於4月3日圓滿結束;還有John Grant 演唱會(3月6日);Uniqlo x Lemarie (3月4日推出)等等等等⋯⋯ 一直看尤如大鞭大鞭打向自己的面,懲罰自己為何這麼懶惰。我從來都未經歷過閱讀一本雜誌有「要快」甚至「要追」的感覺。 相反,最愛閱讀過期《壹週刊》,還記得去年7月看5月6日的《壹週刊》,看各股評家預測股市,為我帶來的無限娛樂。 也好,說過今年要多閱讀,就讓過期《Milk》的教訓鞭策我日後不要拖,要不然下一期書又出爐了。實不相瞞,我還有一本2014 Spring/summer 的《apartmento》未看完,好可怕呵!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我在政府一年零八個月的荒誕經歷

在政府工作一年零八個月,當中的光怪陸離,荒謬絕倫,令我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不斷挑戰我的接受能力與底線。自認忍耐力算高,但在這段時間裡,發生的不合常理與荒誕事,好像在蠶蝕和扭曲我的價值觀,讓我成為他們同類,要我相信太陽是從西方升起。 最可怕是當你和周遭的人說:「太陽不是從西方升起的」,其他人會說你錯。在政府的世界,他們好像創建了另一套思想邏輯,而這套邏輯正與世界相反。 當遇上不合情理或反智的事,你會感到驚訝,但其他人卻若無其事, 於是懷疑自己是否有問題,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相信已觸及警戒線,此地不宜久留。 當不合理的事經常發生,周遭的人習以為常。每次我表達不滿,工作多年的同事則輕描淡寫地說:「係咁㗎啦!你慢慢就會慣。」 慣?我就是不要慣? 難道為了錢就可以顛倒是非,指鹿為馬違背良心? 高薪的確難以抗拒,但除了高薪外,我看不到其他可取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僵化自大傲慢官僚,脫節離地, 這樣錢買不了我的靈魂與良知, 還有我寶貴的時間 。 在政府工作,最大感受是政府創造了另一個與現實相違的體系,那種逆施的氛圍,不斷挑戰你認為正確價值觀。政府裡的公務員似乎忘了自己是公僕,為市民服務;反之是一股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氣燄,認為自己出類拔萃,高人一等,還是一群井底蛙? 高級同事被稱為「阿 sir 、 madam 」; 某高層開會不會告訴你時間, 而是告訴你甚麼時候在會議室外等候,   情況有點像病人看醫生,一堆一堆年薪過百萬的專業人士站在會議室外等候呼召。 你的時間寶貴, 難道其他人的時間就不寶貴? 公務員的薪酬是公帑, 作為公僕, 錢應用得其所,而不是宮廷式的階級遊戲,揣摸主子的心意, 博取歡心,做事不是為社會,只是為萬人之上, 嘔心。 以下是我短短時間的所見所聞: 小強 第一天上班,走進自己的座位,地毯上是近十隻風乾的曱甴屍體。看看牆角、檯角,貼滿了過期的曱甴屋,大概知道這裡的衞生狀況。地毯上還有一個印,後來知道是當年同事打破了一樽食油留下的, 為甚麼會有食油??? 其後還會看到小強在鍵盤縫遊走, 回到公司便會敏感,臉上長出痕癢的紅斑 ........ 電話 在我身處的部門內,連電話也要分階級;一般職員用的是 90 年代的款式(雖然我們身處

給患有濕疹的人士- 中醫

以下是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對現在受濕疹困擾的朋友有幫助。 本人自小患有濕疹,但在中學其間自動好轉。穩定情況維持了大概 10  年。 去年夏天,額頭開始脫皮,起初以為是乾燥所致,一直以潤膚膏解決,但情況持續並趨嚴重,  後來擴至身體, 手腳, 確定為濕疹復發。 病徵: 一般: 手腳 ( 特別是關節) 出現紅疹,  痕癢甚至流血水,因此製成很多傷口。    面部: 紅、腫脹, 嚴重時發熱, 出現頭重以發燒感冒症狀。 身體乏力, 很重的感覺。 其間因效果不理想而轉了好幾個皮膚科醫生。他們一般以類固醇葯膏, 敏感葯(嚴重時需服食類固醇)。西醫一般能在快速的時間消除病 癥 ,回復正常狀態。但亦不是所有專科醫生也能達到理想效果。但換來的副作用是皮膚變薄 (即更易受感染), 抗藥性增強 (即藥份量會增大才能達到效果)。 當中一位有名的醫生, 診金加一星期藥是 HKD 1700, 但情況未有改善。 其中還是試了三個醫生,情況才得到控制。所以希望有濕疹或其他皮膚問題的朋友,雖然醫生一般都是朋友介紹, 但經本人的經驗, 效果好視乎你跟醫生夾唔夾,這絕對是一個非理性的問題。所以看你的彩數,要有心理準備要不停試驗。那時的心情是很無奈及無助,而且會有點絕望的感覺。再加上皮膚科醫生收費一點也不便宜, 真的很無奈。 經驗是西醫能很快消除病癥而且立刻令你舒服起來。但問題是很快會復發,而且會比上次嚴重。形成西醫常見的問題----治標唔治本。問題反複困擾了差不多一年了。 第一位中醫 - 其間看過一位位於灣仔的中醫。那位中醫除了皮膚,幫助女性懷孕亦很有名。外敷內服同時進行,亦要戒 蝦,蟹,菇類 。除此以外也沒有特別要戒了。效果顯著亦快,但收費不輕,一星期藥加診金 $1000。 但隨著日子,身體好像習慣了中藥,效果亦沒有起初顯著。吃了三星期後,突然又復發。從此再沒有看那位中醫了。但我仍覺得他可推介給有濕疹或其他問題的朋友。    第二位中醫- 東華醫院 由於情況反覆,經一位西醫介紹試醫院的中醫,於是去了東華醫院了。收費合理,運作有序,預約方便簡單還設有專科。 診金連藥費$ 140 。第一次開三天 藥 ,先試效果。皮膚科由一位富經驗由中國來港及一位年輕負責,相信是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畢業生分別在不同日子註診。由於沒有經驗,沒有指定醫生便被派到那個較年輕的醫生。

閱讀有時

生有時,死有時;聚有時,散有時,原來看書也有時, 看書也說緣份 。 2009 年初次到台北旅遊,到大名鼎鼎的誠品朝聖。當時 村上春樹 新書《1Q84》正熱賣,壯觀書牆遍佈店內,湊熱鬧買了一本回家。 《1Q84》一書兩冊,每 冊約四百頁 。當年回家後,翻兩翻放回書架,從此便沒有再打開。日文 原來 有詞語 ( 「 積ん読」) 形容 那些只會買書(儲書)而不看書的人,當時我應該是這種; 屋內放滿大大小小的書,看似非常有文化修養,實情是一本書都沒看過。 很多人都說讀 村上春樹 的作品一定要有耐性,看第一 冊時,看了三分二根本不知在說什麼,兩個看似互不關係的故事互相穿插,很不容易撐到 305頁才有丁點眉目,當年就是欠缺這份耐性 。 ******* 2016 年,從收音機聽到主持人提起《動物農莊》裡的豬,就這簡單的一句使我借了 《動物農莊》來看,更愛上了這本書。就是這樣,2017 年我又看了 《1984》,同樣喜歡到不得了。 看畢 《1984》幾個月後,偶爾發現了原來 村上春樹 也很喜歡   《1984》, 亦是因為 《1984》創作了《 1Q84》,靈機一觸才喚起原來我也有 《 1Q84》。 閒置了8年的《 1Q84》安然在書架上不慌不忙地靜候我再次想起它。我從書架把它拿下,它如8 年前一樣,沒有被翻過的痕跡,不過頁頂已留下了被煙燻過的黃了。 快速把書翻一翻,發現了失蹤多年的書簽,還有一張泛黃的登機證, 證上的字已褪色,若隱若現地顯示是從台灣到香港的飛機,2010年2月2日。沒想過書內竟然藏了時間的見證,望著那 褪色的登機證一下子好像記起了當日的一切,包括溫度與空氣的味道。 意外又驚喜,或許上一次看 《 1Q84》便是那天。 ******* 早前提過我所喜歡的樂手有無形的關係彼此連繫著。當你喜歡一個樂手( 樂手1)  ,從他的歌中會發現他喜歡的歌手或歌曲(例如改編的英文曲,引起你發挖原唱歌手)。 樂手1 是通往無垠音樂領域的一扇門,跨過這扇門後,把你連繫到 樂手1 所喜歡 的歌手。因為你喜歡 樂手1  , 樂手1   喜歡的你或許也會喜歡。 我沒有在葉德嫻活躍的年代聽她的音樂,近年憑黃凱勤於演唱會唱《不再分離》而發現原唱者是 葉德嫻; 而 《不再分離》的原曲是 Patti Austin 的 <Say you lov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