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n Wandering 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支持本網站

支持本網站

你的支持是本網站繼續下去的動力! 你可掃描以下QR Code 或點擊: Paypal 或 Buy me a coffee 支持本站。 所有捐助均在 Paypal 及 Buy me a coffee 平台進行,保安及個人資料受到保護,平台均支援大部份信用卡及不同貨幣。 感謝你們的支持!🙏🏻

學撘電梯

沒想過撘 電梯 也有學問。我居住的屋苑有四部 電梯 ,其中一部是消防 電梯 ,速度比其餘三部快;此 電梯 獨立運作,如果你只按消防 電梯 ,其他 電梯 不會收到指令 ( 即不會停 ) 。相反,你按其餘三部 電梯 其中一部時,三部 電梯 的按鈕會同時亮起 ( 消防 電梯 的按鈕不會 ) ,但消防 電梯 亦會收到指令,根據情況接載乘客。 四部 電梯 背後是由電腦中央控制,因應情況,安排不同 電梯 到有需要樓層,為住戶提供最有效的乘 電梯 安排,縮短等候時間及疏導乘客,避免其中一部 電梯 過於擠迫。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住客是 不應該 按消防 電梯 或 同時按消防 電梯 及 其餘的 電梯 ,這樣兩部 電梯 便會到達接載發出指令的乘客,造成重複,浪費資源,亦會打亂系統計算。 有趣是在現實的情況下,大部份住戶是不會知道以上的理論及邏輯。因為我們認為 撘 電梯 是超簡單的事,不需要學。如果無人告訴你,你又怎會知道這是消防 電梯 及其背後的邏輯。結果現在的情況是,特別在上班時間,焦急的住客不知道縱使沒有按消防 電梯 ,只要按其餘的,消防 電梯 也會停。於是他們同 時按消防 電梯 及另一組的 電梯 , 電梯 層層停,但開門沒有人。結果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乘客,但時間長了;相反,另一部 電梯 非常擠迫,住低層的更無法入 電梯 。絕對有需要教育住客「如何 撘 電梯 」,簡單的教材,已經足夠。 另一例子是,我們都試過按錯樓層或遇上惡作劇,按下所有樓層,遇見這種情況一定很火滾。但現時的 電梯 已經因應上述情況作出改善,只要在按錯的樓層快速連按兩下,便可以取消。 ( 不知方法是否適用所有新 電梯 ) 大廈的管理公司從來不會告訴你這個方法,我都是看見其他住客這樣做,才驚天大發現 ( 白痴 ) 。 感覺像使用 iphone一樣 , Apple 從來不會提供說明書,很多功能都是撞 或Chok 出來或是口傳,非常不文明,很 諷刺 。 今時今日, 電梯 的運作已加入電腦運算,什至不需要按任何鍵,拍一拍咭便可以。

電影《殭屍》

暫不評論《殭屍》的情節合理與否,如果一部電影能感動觀眾,我認為已經成功。或許,沒有在八、九十年代鬼片下成長的觀眾,未能明白我的感受與共嗚。 感動是製作人的用心及透過電影所傳遞的訊息,我們都收到了 !  感動是製作人將八、九十年代殭屍及鬼片的精髓注入今次電影中,使其重生 , 讓我這群被動的觀眾再次在大銀幕上重嚐這份久遺的味道。 片中重現了很多八、九十年代鬼片或 殭屍 片 的原素,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捉鬼」。不知何故,近二十年的鬼片都放棄了「捉鬼」,上至《陰陽路》系列,下至彭氏兄弟的《見鬼》一一欠奉;但這些畫面往往只能在港產鬼片找到。 我 不 喜歡那種官能突襲 的鬼片 ,而是喜歡細節、佈局與氛圍。特別喜愛中國民間 鬼神 傳統與風俗,如回魂。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惠英紅蹲在 2442 對面吃祭品時遇上 ( 我理解為 ) 黑白無常。錢小豪與惠英紅用力閉上眼,貼著牆,抖著等待黑白無常經過。高挑的黑白無常頭頂天花徐徐在走廊半飄半行走過,配合音樂,場面令人毛骨悚然,營造出強大的張力。 電影角色的形象設計亦不錯, 在傳統的角色上加上新原素,帶有色彩的衣服放在黑白無常身上完全沒有一點突兀,反而為傳統的角色添上新鮮感。(或許他們根本不是 黑白無常,不過不重要) 另外,套在吳耀漢面上的銅錢面罩亦令我看得不寒而慄。鮑喜靜對著已仙遊的吳耀漢說話,鏡頭以銅錢面罩為中心,圍著吳耀漢拍攝,我以為 吳耀漢會突然開眼彈起,這些情節也令我看得全身繃緊。 當然,有很多地方我認為是「Over」哂。例如最後陳友從高處墮 下 ,一隻手早己經斷了,以他一身睡衣打扮,激戰過後,遍體鱗傷突然抽起煙上來, 會疑問煙從何來。 還有很多不需要的血腥場面, 最後陳友 扭動 家傳法器對付 殭屍 ,其實無必要 扭斷隻手,只要身體跟著轉便可以了。最後,略嫌電影節奏過慢。不過 綜 觀,都是一部有驚喜的作品。

與人為善

解釋: 這個「與」可以解釋為「與別人一起」的參與,也可以解釋為包括稱讚、欣賞、嘉獎與鼓勵在內的「譽」。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李純恩專欄 - <逃學>

刊登於2013年11月5日頭條日報   網上看到一個笑話:孩子逃學在外面玩,接到外婆電話:「快回家吧,我看見你的班主任在樓下,就要上來了。」孩子說:「那你快躲起來!」外婆說:「我為甚麼要躲起來?」孩子說:「因為我昨天請假的時候說你死了,今天出殯。」這時候門鈴響了,外婆打開門,班主任站在門外,見了外婆,吃驚問:「你不是……」外婆淡定回答:「是的,今天頭七,我回家看看。」班主任嚇得雙眼反白昏了過去。 逃學會用各種藉口,我以前有個同學,一逃學就說自己胃氣痛,老師也不深究,直至有一天,他很大意地告訴老師:我明天胃氣痛,不能來上課。 黃永玉先生說他讀小學的時候經常逃學,一逃學回家就告訴家裏人,老師病了。有一次「老師又病了」,他父親看看他,說我跟你回學校看看。永玉先生硬着頭皮跟在父親背後向學校走去,到了學校門口,已經聽見讀書聲從裏面傳出來。父親一聲不響,帶着兒子回家去。永玉先生心想,一頓打是逃不過了。不料回到家之後,他父親坐在椅子上,拍着大腿指着他哈哈笑:你呀,說謊不也會換換花樣!  逃學是這樣的,在當時,是大事,長大以後,就是趣事。對於人生,無傷大雅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忘了自己原來也是逃學精,早在小學六年級已經開始逃學。大抵是有樣學樣,因為有一個同學逢星期六也請病假的。 小學返下午班,沒記錯上學時間應該是12:45。星期六要返長短週,大約7:45上課。當時覺得很辛苦,因為不習慣早起,冬天時特別要命。星期六只上三堂,最後一堂是無聊活動課,每次也是看著鐘等放學,情況跟返半晝的上班族相似。 還記得當時很流行到大嶼山宿營,就是因為這樣我第一次逃學。 不用要求, 褓母自動替我請假,說我病了,其實是去了大嶼山玩。自此,大部份的長週都沒有上學,幸好那時候差不多畢業了。 上了中學後的頭幾年都沒有 逃學 。到了中四五,又再開始 。事實很不滿當時的教育制度,記得同年實施母語教學。我的學校被編為英語教學,自此老師都規定要以英文授課 (包括體育課)。我認為整個母語教學的推行是不知所謂,無野搵野做。教材本來已經是英文,為何強制老師用英文授課? 為何不賦予學校自主權,選取最適切的方式。同時亦沒有考慮到老師的會話能力。老師辛苦,學生又聽不明(大部份老師的英語也是有限公司),隨之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最後迫使某...

My all time favourite interview from Sotheby's - No 17

Benoit Gouez Benoit Gouez worked in Australia, California and New Zealand before becoming Chef de Cave (Cellar Master) at Moët & Chandon in 2005. He grew up in Normandy and became interested in growing grapes and making wine, only after he enrolled at Montpellier SupAgro, an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He has had a lifelong love of food, with happy childhood memories of eating blue lobsters with his grandfather who was a fisherman in Brittany. CHILDHOOD, ADOLESCENCE & EARLY PROFESSIONAL LIFE Where were you born? My roots are in Brittany (France). What was your best memory growing up? Fishing and sailing. I need the energy of the ocean. What did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ew up? Nothing precise, I liked the idea of being outside, close to nature. Where/what did you study? I graduated as an engineer in agronomy with a speci...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我在政府一年零八個月的荒誕經歷

在政府工作一年零八個月,當中的光怪陸離,荒謬絕倫,令我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不斷挑戰我的接受能力與底線。自認忍耐力算高,但在這段時間裡,發生的不合常理與荒誕事,好像在蠶蝕和扭曲我的價值觀,讓我成為他們同類,要我相信太陽是從西方升起。 最可怕是當你和周遭的人說:「太陽不是從西方升起的」,其他人會說你錯。在政府的世界,他們好像創建了另一套思想邏輯,而這套邏輯正與世界相反。 當遇上不合情理或反智的事,你會感到驚訝,但其他人卻若無其事, 於是懷疑自己是否有問題,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相信已觸及警戒線,此地不宜久留。 當不合理的事經常發生,周遭的人習以為常。每次我表達不滿,工作多年的同事則輕描淡寫地說:「係咁㗎啦!你慢慢就會慣。」 慣?我就是不要慣? 難道為了錢就可以顛倒是非,指鹿為馬違背良心? 高薪的確難以抗拒,但除了高薪外,我看不到其他可取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僵化自大傲慢官僚,脫節離地, 這樣錢買不了我的靈魂與良知, 還有我寶貴的時間 。 在政府工作,最大感受是政府創造了另一個與現實相違的體系,那種逆施的氛圍,不斷挑戰你認為正確價值觀。政府裡的公務員似乎忘了自己是公僕,為市民服務;反之是一股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氣燄,認為自己出類拔萃,高人一等,還是一群井底蛙? 高級同事被稱為「阿 sir 、 madam 」; 某高層開會不會告訴你時間, 而是告訴你甚麼時候在會議室外等候,   情況有點像病人看醫生,一堆一堆年薪過百萬的專業人士站在會議室外等候呼召。 你的時間寶貴, 難道其他人的時間就不寶貴? 公務員的薪酬是公帑, 作為公僕, 錢應用得其所,而不是宮廷式的階級遊戲,揣摸主子的心意, 博取歡心,做事不是為社會,只是為萬人之上, 嘔心。 以下是我短短時間的所見所聞: 小強 第一天上班,走進自己的座位,地毯上是近十隻風乾的曱甴屍體。看看牆角、檯角,貼滿了過期的曱甴屋,大概知道這裡的衞生狀況。地毯上還有一個印,後來知道是當年同事打破了一樽食油留下的, 為甚麼會有食油??? 其後還會看到小強在鍵盤縫遊走, 回到公司便會敏感,臉上長出痕癢的紅斑 ........ 電話 在我身處的部門內,連電話也要分階級;一般職員用的是 90 年代的款式(雖然我...

給患有濕疹的人士- 中醫

以下是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對現在受濕疹困擾的朋友有幫助。 本人自小患有濕疹,但在中學其間自動好轉。穩定情況維持了大概 10  年。 去年夏天,額頭開始脫皮,起初以為是乾燥所致,一直以潤膚膏解決,但情況持續並趨嚴重,  後來擴至身體, 手腳, 確定為濕疹復發。 病徵: 一般: 手腳 ( 特別是關節) 出現紅疹,  痕癢甚至流血水,因此製成很多傷口。    面部: 紅、腫脹, 嚴重時發熱, 出現頭重以發燒感冒症狀。 身體乏力, 很重的感覺。 其間因效果不理想而轉了好幾個皮膚科醫生。他們一般以類固醇葯膏, 敏感葯(嚴重時需服食類固醇)。西醫一般能在快速的時間消除病 癥 ,回復正常狀態。但亦不是所有專科醫生也能達到理想效果。但換來的副作用是皮膚變薄 (即更易受感染), 抗藥性增強 (即藥份量會增大才能達到效果)。 當中一位有名的醫生, 診金加一星期藥是 HKD 1700, 但情況未有改善。 其中還是試了三個醫生,情況才得到控制。所以希望有濕疹或其他皮膚問題的朋友,雖然醫生一般都是朋友介紹, 但經本人的經驗, 效果好視乎你跟醫生夾唔夾,這絕對是一個非理性的問題。所以看你的彩數,要有心理準備要不停試驗。那時的心情是很無奈及無助,而且會有點絕望的感覺。再加上皮膚科醫生收費一點也不便宜, 真的很無奈。 經驗是西醫能很快消除病癥而且立刻令你舒服起來。但問題是很快會復發,而且會比上次嚴重。形成西醫常見的問題----治標唔治本。問題反複困擾了差不多一年了。 第一位中醫 - 其間看過一位位於灣仔的中醫。那位中醫除了皮膚,幫助女性懷孕亦很有名。外敷內服同時進行,亦要戒 蝦,蟹,菇類 。除此以外也沒有特別要戒了。效果顯著亦快,但收費不輕,一星期藥加診金 $1000。 但隨著日子,身體好像習慣了中藥,效果亦沒有起初顯著。吃了三星期後,突然又復發。從此再沒有看那位中醫了。但我仍覺得他可推介給有濕疹或其他問題的朋友。    第二位中醫- 東華醫院 由於情況反覆,經一位西醫介紹試醫院的中醫,於是去了東華醫院了。收費合理,運作有序,預約方便簡單還設有專科。 診金連藥費$ 140 。第一次開三天 藥 ,先試效果。皮膚科由一位富經驗由中國來港及一位年輕負責,相信是香港中文大學中醫畢業生分別...

閱讀有時

生有時,死有時;聚有時,散有時,原來看書也有時, 看書也說緣份 。 2009 年初次到台北旅遊,到大名鼎鼎的誠品朝聖。當時 村上春樹 新書《1Q84》正熱賣,壯觀書牆遍佈店內,湊熱鬧買了一本回家。 《1Q84》一書兩冊,每 冊約四百頁 。當年回家後,翻兩翻放回書架,從此便沒有再打開。日文 原來 有詞語 ( 「 積ん読」) 形容 那些只會買書(儲書)而不看書的人,當時我應該是這種; 屋內放滿大大小小的書,看似非常有文化修養,實情是一本書都沒看過。 很多人都說讀 村上春樹 的作品一定要有耐性,看第一 冊時,看了三分二根本不知在說什麼,兩個看似互不關係的故事互相穿插,很不容易撐到 305頁才有丁點眉目,當年就是欠缺這份耐性 。 ******* 2016 年,從收音機聽到主持人提起《動物農莊》裡的豬,就這簡單的一句使我借了 《動物農莊》來看,更愛上了這本書。就是這樣,2017 年我又看了 《1984》,同樣喜歡到不得了。 看畢 《1984》幾個月後,偶爾發現了原來 村上春樹 也很喜歡   《1984》, 亦是因為 《1984》創作了《 1Q84》,靈機一觸才喚起原來我也有 《 1Q84》。 閒置了8年的《 1Q84》安然在書架上不慌不忙地靜候我再次想起它。我從書架把它拿下,它如8 年前一樣,沒有被翻過的痕跡,不過頁頂已留下了被煙燻過的黃了。 快速把書翻一翻,發現了失蹤多年的書簽,還有一張泛黃的登機證, 證上的字已褪色,若隱若現地顯示是從台灣到香港的飛機,2010年2月2日。沒想過書內竟然藏了時間的見證,望著那 褪色的登機證一下子好像記起了當日的一切,包括溫度與空氣的味道。 意外又驚喜,或許上一次看 《 1Q84》便是那天。 ******* 早前提過我所喜歡的樂手有無形的關係彼此連繫著。當你喜歡一個樂手( 樂手1)  ,從他的歌中會發現他喜歡的歌手或歌曲(例如改編的英文曲,引起你發挖原唱歌手)。 樂手1 是通往無垠音樂領域的一扇門,跨過這扇門後,把你連繫到 樂手1 所喜歡 的歌手。因為你喜歡 樂手1  , 樂手1   喜歡的你或許也會喜歡。 我沒有在葉德嫻活躍的年代聽她的音樂,近年憑黃凱勤於演唱會唱《不再分離》而發現原唱者是 葉德嫻; 而 《不再分離》的原曲是 Patti Austin 的 ...